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文课堂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 茜




  迁移能力,是指将在一定的情景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等,正确有效地运用到另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通常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迁移能力的典型表现。知识和方法的运用由于是“移用”,常要求“因需而变”,不断呈现新的结构、样式,产生新的组合及作用。因而,迁移实质上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和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想法和思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迁移能力的训练以其开发学生发展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功能而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的精彩词句,精妙的句法、章法,精巧的立意、构思进行说写活动,以求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之目的。
  (一)用词造句。这种方式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将从某一特定情境中学到的词语,恰当地运用于另一个新创设的情境中。(1)用所学句中的某个词语造句。如:让学生用学过的“金盒子已不复是寂寞中的良伴,而是逗人伤感的东西了”这句话中的“寂寞”一词造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考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或用一个否定句造句,或造句中兼有比喻方法的运用等等。(2)抓住课文中的关联词语,让学生另造句子。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让学生反复诵读文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的……有无限趣味。”这段话,然后用其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说一段话。
  (二)仿句造句。(1)直接仿照文中的句子造句,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有“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等三个比喻句子。学了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仿照此句写赞美春天的比喻句。学习了流沙河的《理想》后,让学生仿照诗中的“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写出有关“理想”是什么,并包含“比喻、排比”的句子。(2)为学生另设一种场景写句子。如:学了《看云识天气》一课后,可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并为他们设定了“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或“远处的霓虹灯亮了,……”让学生根据设定的场景造句。
  (三)从课本的某个特别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1)为课文写续集,学完《孔乙己》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假如孔乙己没有死”为题,给这篇课文编写续集。课堂上指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写出不同的结局。如:指导学生写孔乙己终于挣脱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束缚,脱掉了长衫,戒了酒,与短衣帮为伍,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度日;也可写孔乙己借钱治好了伤痛,由小本生意做起,最后发展成一家店铺的老板……(2)让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如:讲解《第一次真好》一文时,可让学生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并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次的感受,讲后评选谁讲得最感人、最精彩。学了鲁迅的《风筝》这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反映的“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让学生谈谈自己与家人曾有过的矛盾与冲突,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中感受到的亲情。(3)为课文补写一个情节,如:学习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时,讲到“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一句时,教师可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拟一段对话,设想石像倒塌前又和小石头们说了些什么。
  (四)为课文每段内容提炼小标题。如:讲授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对偶句给文中的三个事例提炼标题。实践证明,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和激烈的讨论,能写出“阻逃敌,志愿军威震松骨峰;缚恶魔,敌寇尸横书堂站”等精妙的标题。
  (五)运用给定的词语写一段话,或描写一个季节的美景,或编写一个动人的故事。(1)直接给定几个词语,如:用“金黄、清冽、辽阔、津津乐道、无忧无虑”写一段话,描写一处(或一个季节的)美景。(2)根据所学文段中的词语另设情景写话。如:学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可让学生根据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选用其中的四种景物描写一处风景或编写一个小故事。
  此外还有为某一特定刊物(墙报、专刊、自己的练笔本等均可)设计一幅彩色刊头图案,需表现出特定的意义,然后用文字说明这一刊头图案。选印一篇有插叙的记叙文,要求学生将原文中插叙的内容另选恰当的插入时机(即给插叙“搬家”)。选印一篇有几项论据的议论文,要求学生根据原文论点的需要,改换其中一、二项论据。选印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要求学生读后从中任选一句他最欣赏的话语,并说明欣赏的理由等等。通过以上这些方面说和写的迁移活动,学生能逐步熟练掌握并最终形成得心应手的语用能力。
  总之,课堂中迁移能力的训练,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课堂上涌动的创作激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单位:河南汝南县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