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孔乙己与“半”

作者:吴仕钦




  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孔乙己似乎与“半”字有不解之缘,因此本文想从“半”字这个角度来谈谈孔乙己。
  孔乙己可怜可笑,可悲可叹的一生始终都未逃脱一个“半”字。
  姓名之半:孔乙己姓“孔”,姓是真的;名字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描红纸上得来的,这是一个绰号,名字“乙己”是假的。一个人活着,在日常生活中连身边最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个人活着就成了多余的人。正如小说中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姓名之半是对孔乙己人生价值作了简洁的概括。
  言语之半:孔乙己说话,半文言半白话,文白夹杂,叫人半懂不懂的。他在反击短衣帮时说:“窃书不能算偷”“君子固穷。”这一方面是在掩饰他内心的困窘,另一方面也是在卖弄学问,他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样的话,那么小的孩子怎能听的明白?这说明孔乙己说话不分对象,性格迂腐。言语之半是对孔乙己性格作了生动的描述。
  功名之半:孔乙己读了半辈子书,也写得一手好字,但“半个秀才”也没考到。短衣帮挖苦他说说:“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短衣帮说的“半个秀才”与我们今天说的“半个人影也没有”中的“半个”不同,“半个人影”中的“半个”是不存在的,而半个秀才中的半个是有来历的:清代在录取秀才过程中设立了一种“佾生”。院试时州县会同教官将院试录遗的童生报学政,学政选其文理通顺者为佾生。佾生在朝廷及文庙(孔庙)中任佾舞的歌生,舞生,分文武两种。民间俗称这种佾生叫“半个秀才”。孔乙己半个秀才也未考到。可见其是一个写文章连文理也写不顺的人。尽管他能清楚地记得“回”字有四种写法。功名之半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迂腐和麻木。
  地位之半:他是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短衣帮和长衫主顾喝酒的情形他各占了一半。“穿长衫”表明孔乙己骨子里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以读书人自居。“站着喝酒”表明他没有真正长衫主顾的经济实力,只能像短衣帮一样喝点寡酒,最多来一点一文钱的小菜。孔乙己不敢到店面隔壁的房子里坐着喝酒,因为他的腰包是瘪的。但他就是不肯脱下长衫,尽管那是他唯一的一件长衫。可见孔乙己看不清自己的社会地位,也看不清生活的真谛。他爱虚荣,他活得很累。地位之半表明了他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
  品行之半:他的品行好坏各半。孔乙己好喝懒做,替人家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甚至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这是他品行坏的方面。但孔乙己品行也有好的方面:他热心地教小伙计识字,尽管小伙计压根儿也瞧不起他。他不但不恼怒反而显得很惋惜的样子,因为他从心里真诚地希望小伙计将来能当掌柜,这表明孔乙己心地也有善良的一面。
  身体之半:他的身体半残不全。他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身材很大,虽然营养不良,但四肢健全。而他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时,我这个小伙计在柜台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须站起来才看得见。原来他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用手走来的。身体之半说明: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
  思想之半:他的思想半醒半庸。他没有考取功名,却以读书人自居;他经济困窘,却要做长衫主顾;他明明偷了人家东西,却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明明是被人家打断了腿,却主动遮掩说是跌断的。短衣帮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就是冲着他半醒半庸的思想来的,孔乙己被短衣帮剌激后一系列苍白无力的反抗而显出的丑态全在短衣帮的设计之中,而孔乙己却丝毫不知道。假如孔乙己是一个精明人,再穷,短衣帮也不敢取笑他,因为他手里能握有“砖头”;如果孔乙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那么短衣帮也没取笑他的意义了。思想之半是孔乙己所有“半”的根源。
  孔乙己从小就是这样半醒半庸的人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他若从小就是这样,是不会有机会读书的。看来造成他这半醒半庸的思想正是诱导读书人想通过读书而获得功名的科举制度。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半醒半庸”的艺术典型呢?翻开《呐喊》自序就可看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孔乙己原本身材高大,应该算是“茁壮”吧,可是由于科举的毒害,他精神麻木,身体是半残不全的死去。短衣帮呢,也应该是茁壮吧,但自己受压迫受剥削不但不觉悟,反而以嘲笑甚至是恶毒的嘲笑比自己还不觉悟的孔乙己来取乐,这不更令人感到悲哀吗?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是怎么做起小说来》也写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出,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孔乙己生活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半醒半庸的孔乙己,不觉悟的短衣帮,还有自我安慰的阿Q……,都是这病态的社会中不幸的人们。先生用意可谓深矣:就是让每个读者都成为疗救者,读到他们时都引起注意,感到心酸,感到愤慨,耳膜震荡着先驱者的呐喊:去救救他们吧,改变他们的精神。去疗救这病态的社会,去挽救这为危难中的中华民族!
  
  单位:安徽枞阳县将军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