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听泉》说课稿

作者:孔首珍




  一、教材分析
  
  《听泉》是鄂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美文。第四单元的阅读话题是“艺术长廊”,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舞蹈、绘画、建筑诉诸人的视觉,而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听泉》是一篇介绍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分四段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流传、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欣赏民乐艺术,情感得到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并且在感受《二泉映月》音乐美的同时,更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写、表现艺术。
  通过文本的解读,我认为文章有两个美点值得挖掘与探究:
  一是如诗如画般的音乐意境的美。重点在文章第三段:
  泉水一冲进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
  文中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音乐的画面,表现音乐反映的生活,传达音乐抒发的情感,听着如诗如画般的音乐,读着如诗如画般的语言,我们仿佛置身于明月之下,沐浴于二泉之中,心中所有的浮躁、郁闷、烦恼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
  二是两位人物的美,即美的创造者阿炳与美的传播者杨荫浏先生。
  《阿炳曲集》中曾这样介绍“在他失明之后,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当他感到周围漆黑一片时,使得他在宛转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感伤凄凉的情调来”。可以说,阿炳是用整个生命来创作,加以他的天分与才情,才有了不朽的经典《二泉映月》的产生。杨荫浏先生与阿炳就像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是杨先生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对于民族艺术的传承,杨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敬可贺!
  
  二、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1)提高欣赏音乐艺术的兴趣与素养
  (2)感受并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音乐艺术的方法
  (3)让学生热爱、继承并弘扬传统的文化艺术
  2、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感受音乐艺术
  3、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描写表现艺术。
  
  三、教法探究
  
  基于《听泉》一文的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应加强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获得丰富感情体悟的基础上进入理性层面,然后探究用语言表现音乐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运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感悟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
  
  [导入语]
  你爱音乐吗?你听过民乐吗?有一首中国民乐使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应跪下来听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首乐曲?——《二泉映月》。
  (旨在激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步骤一:走近阿炳,了解《二泉映月》的产生
  1、学生课前搜集阿炳生平创作的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画面上出现阿炳的照片,世称“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二泉映月》命名由来。阿炳出生地,墓地等。
  教师小结: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练习刻苦,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阿炳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正是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
  2、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划出介绍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相关语句,后归纳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两个极为重要而常人又难以具有的因素:生命的感悟和音乐天才。
  (设计此环节,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二是充分了解阿炳的生平及音乐的产生,为下一步解说音乐作铺垫)
  步骤二:欣赏《二泉》,谈谈初次聆听的感受。
  1、教师播放二胡曲并配以画面:静谧的江南水乡,清澈的泉水,清凉的月色,星星点点的灯光,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右手夹着竹竿,左肩挂着二胡……
  2、学生谈初次聆听的感受,从两个角度谈,(1)全曲的感情基调;(2)你听出音乐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从乐曲入手,设置情景氛围,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
  步骤三:解读文本,欣赏音乐意境的描写。
  这一环节为本节课教学重点,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1)朗读——先由教师配乐范读文章第三段后由学生自由朗读。
  (2)想象——学生想像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3)感悟——作者听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出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你感受到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表述音乐创造的意境。
  (4)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探究作者用文字表现音乐美所运用的方法。
  (这一环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步骤四:访问大师,关注民族艺术的传承。
  《二泉映月》这个诗意名字的命名者,音乐的流传者杨荫浏先生现在离我们而去了,穿越时空的隧道,如果你能见到这位大师,你最想对他说什么,你会问他什么?他会怎样回答?请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设计此环节启示我们继承文化遗产,弘扬传流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环节,让我们也作一下文化艺术的传承者)
  步骤五:聆听民乐《赛马》,尝试用文字再现音乐美。
  师放《赛马》一曲,生仔细聆听,后分组交流听后感受,并用优美的文字描绘音乐表现的场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于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文学素养,特设计此环节)
  
  单位:湖北通山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