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试析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

作者:陈玉蓉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感谢母亲,赋予我生命。不错,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我们没有理由不歌颂母亲的伟大。在这部小说里,有两个母亲的形象,一个是模糊的,一个是清晰的。前者是主人公旺旺的母亲,后者是惠嫂。关于旺旺的母亲,文中只有两处略略提到了她,读者只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旺旺的母亲在船上跑运输,每年回断桥镇一次,一次六天,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由此算来,七岁的旺旺从生下来和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所以在七岁孩子的记忆里,母亲已淡成一张汇款单,或者还留着淡淡的奶香,那熟悉的气味,成了孩子对母亲最牢固的印记。难怪他会情不自禁地迷恋另一位母亲——惠嫂。文中这样描述她:惠嫂的脸、眼、唇、手臂和小腿都给人圆嘟嘟的印象,矮墩墩胖乎乎的,又浑厚又溜圆。——活脱脱一个充满母亲气息的女人:健康、厚实。两个母亲放在一起比较:一个遥远,一个贴切。旺旺的生母为了儿子衣食无忧,选择到城里打工,以为每次回来时给旺旺带上好吃的好玩的就可以很好地表达她对旺旺的疼爱,却没觉察到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反衬了旺旺心里的孤独和无奈。“旺旺总是在初三或者初四开始熟悉和喜欢他的爸爸妈妈,喜欢他们的声音气味。一喜欢便想把自己全部依赖过去,但每一次他刚刚依赖过去,他们就突然消失了。旺旺总是扑空,总是落不到实处。”每当旺旺在父母远离后寻找父母,“旺旺的瞳孔里头只剩下一颗冬天的太阳,一汪冬天的水”。短暂的相聚,易逝的温存,给幼小的心灵徒添了一处无力的苍白,让他心中那对爱的渴求变得更加强烈。其实看过作品的人都记得,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文中用一个“咬”字,让人心酸。因为所有吃过母亲奶水的人都知道吮奶。这是人类在婴儿时期的基本求生动作,而旺旺已经忘了。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毕飞宇这位作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把哺乳期女人奶孩子的细节描绘得恰如其分,真实可信,这种真实性不仅达到现象的“形似”,还达到了本质层的“神似”。
  母爱。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不仅仅包括人类,还包括其他生物。在现代文学史上,冰心是第一位写母亲的作家,在她的“爱的哲学”里,将“母爱”放在了第一位,她笔下的母亲形象具有基督圣母的神圣,母爱成了万能的济事良方,成为支撑宇宙的惊天大石和躲避时代风雨的心灵港湾。现实生活里,母爱对每个生命个体以及整个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在作品中,读者能分明地感受到三种母爱:旺旺母亲对儿子的爱(侧重于物质),惠嫂对儿子的爱(物质与精神兼有),惠嫂对旺旺的爱(侧重于精神)。对母爱的体验不仅表现在对母亲的怀胎十月之艰辛,或者母亲那温暖的怀抱,也应该有生命呱呱坠地后——吃奶。小说中有一句话值得注意:旺旺没有吃过母奶。这句话为后文作了铺垫。惠嫂给孩子喂奶的情景深深地突出母亲的细腻和柔情,也唤起了旺旺久藏于心的对母爱的渴求,在他的眼中,惠嫂那双因乳水的肿胀乳房已经成为了朴素母性的象征。而他对乳房的亲近和占有的愿望也实际上正体现了他对母爱的渴望和呼唤。“旺旺被奶香缠绕住了,忧伤如奶香一样无力,奶香一样不绝如缕”文中的这句话就很好地表现了旺旺对母爱的企盼。然而,当善良而温情的惠嫂终于理解了忧伤的旺旺,她“蹲下身子,撩起上衣,巨大浑圆的乳房明白无误地呈现在旺旺面前”,这一句写出了惠嫂用她那博大、慷慨的母爱,然而旺旺对此光明正大的喂奶却拒绝了。为何呢?因为世俗的偏见深深地伤害了他,使他对母性那种自然的渴求扭曲了,他不敢再大胆地流露出自己对母爱的追求。旺旺口中的那个“不”字诉说着他心中多少的痛苦和无奈,这不正是一种对母爱渴求的很好证明吗?只是这种证明已经是畸形的。也正是这种已经畸形的对母爱的渴求才最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读出了一种另类的对母爱的呼唤。
  母性。一上升到“性”,便有了一个全人类的意义,我认为母亲也好,母爱也好,都不能单独来看,不应该是一种自私的给予。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美好。所以,我不仅肯定惠嫂对自己儿子的爱,更肯定她对别人儿子的爱,那种超越了个人局限的爱,就是母性。“女性的力量就在于以自己的全部血肉和情感使孩子成长起来,失去母亲的童年,是不正常的童年,他们心理往往会发生扭曲和变态,他们往往在最初遇到的女性身上寻找母亲的影子。”正处于哺乳期的惠嫂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母性的温柔,这种母性的光泽覆盖了幼小的旺旺,在整个断桥镇,只有惠嫂真正理解旺旺,因为她明白,世界上母亲和母亲的心都是相通的,母亲和儿子的心也是相通的,这就是母性!我在报纸上曾看到:一只失去幼子的狼把一只受伤的狗当孩子养大,电视上看到母狮子给老虎的幼崽喂奶的情景,于是我更加确信:母性的界限早已超越了人类。也再一次想起一句老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后,我们期待更多的母亲身上都能散发出伟大的母爱及母性的光芒!
  
  单位: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