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唐宋爱情词情感内涵浅说

作者:劳 力




  一、异性美与爱之升华
  
  综观唐末爱情词,因对方思想纯正、道德高尚而产生倾慕之心的几未这见,舞女才艺的赞美是有的。但她们获得爱情并非她们的才艺,妇女既已类似玩偶和装饰,性情的柔顺与容貌的美艳就格外受到重视了,一旦有了独特的性格,有了对理想信念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就有损于柔顺的最高美德,也贬损了她的娱乐和观赏价值了。这种思想观念无疑对唐宋爱情词的描写带来深刻的影响,造成对异性美的倾侧。
  我们也注意到,当词人给予爱情以高度珍重并给予理性的观照与社会的透视时,尚能使性爱得以升华。先是突出他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此中又包蕴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情感的光辉。继而描写他们的幸福结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双方沉浸在爱河之中,突出的仍是精神的陶醉。结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爱情不能脱离性爱,却可以超越性爱。
  
  二、文化修养与男女天性的融合
  
  虽然爱情词终缺乏为对方献身精神的突出表现,可贵的是唐宋词人尚能破除世俗之见,表现出男女双方的文化修养,这种文化修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淀,在相爱的场合常表现为温存、体贴、含蓄、文雅等精神美。只因这种精神美与性爱融合在一起,需要细心分辨其有无与多寡。男女双方的文化修养或作为表达爱情一方的文化修养,在情爱活动中又表现为一种审美需求。这种审美需求因时代、地域、阶层、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的不同而有千差万别。情爱活动中的美感仍与异性美密切关联,可看作异性美的外延。唐宋爱情词中普遍包含这种美感要素。如张先在遇上谢媚卿之前在庭院的丽日和风中有“花影间相照”的审美愉悦,而后在“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后,花之光与人之艳、人之香与花之香就互为审美活动的参照系了。
  
  三、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
  
  显意识要藏躲,潜意识要奔突,形成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在同一人身上形成了喜剧性的情节,同时显现了爱情的美好。欧阳修的《渔家傲》写采莲女受显意识的支配极力逃躲她的心上人,高兴见到的潜意识被压制着,但却最后取胜了。她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只得”抬起娇面,一睹情郎,也是一个典型的喜剧情节。现实与梦境,显意识与潜意识常常表现为尖锐的冲突,爆发出悲剧的美,如韦庄的《女冠子》描写已经永远失去了的心上人在梦里出现,她“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是那样美好无损,那样深情依恋,而“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化喜为悲,悲中更见其失去的美。在梦境中也有潜意识与显意识结合的情景,如姜夔爱恋合肥女子而在实现其结合上清醒地意识到无法冲破社会的阻力。这种显意识与潜意识结合的状态也呈现出悲剧的美,又因潜意意识包藏着显意识,更见情思不沉郁悲凉,将深刻的社会悲剧涵容在一幅隐约朦胧的画面中。
  
  四、情感支配理智
  
  我国的古诗与格律诗受封建礼教的约束,爱情题材发育不全,这一特点尚不显明。至唐宋词,作为绮筵公子和
  绣幌佳人宥觞佐欢的工具,爱情的这一特点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执着、痴情本是一切爱情文学的主要表现方面,然而将词与诗比较,就不难发现诗中所表现的一般尚不越出情理。如李商隐以爱情诗知名,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恋人殉情的意志,可谓执且痴了,已被认为是词的写法,然而春蚕和蜡炬仍只是个比喻,这是正常的心态。至晏几道“今宵剩把银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写和平时期的情人离合,竟一再把灯照人,且仍疑是在梦中,大悖情理。但作为热恋中的人此种精神变态不但是可以理解的,又还以两颗真纯的心的激烈跳动给入以美感,并打动读者的心。宋代词人抓住了爱情与他神感情的质的区别,故表现高出前代诗人。
  以上所论,说明唐宋词人在抒写爱情上已摆脱了封建礼教和旧诗教的约束,揭示了爱情这种人生最美好最动人的感情的丰美内蕴,体现他们对爱情的认识已超越了当时和后世科学认识高度,深入了爱情心理的奥秘,故能拨动千百年来亿万人众的心弦,信得我们重新加以审视,借以驱除历史的迷雾,显现其应有的艺术光辉。
  
  单位:吉林四平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