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

作者:陈丽梅




  
  五、精神升华,巩固练习
  
  课文分析:本文所在的这一单元属于人文教育篇中的“平民单元”,它关注的是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平民朴实的情感与爱。揭示隐藏在一般劳动人民中的善良、美德,挖掘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善良道德的人性。故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应是:从文章中把这种爱抽取出来并加以提炼、升华和深化。
  设计:模仿写一篇散文
  方法与途径:互动交流
  实施过程:在对阿长的个性进行分析,形象进行塑造与丰润的基础上解说阿长的爱。然后把她与你身边的人进行对比,找出与阿长相似的人并写一篇叙事散文。
  评价: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形式都应为课堂内容服务。所以我们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变书本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最好的书本。郑老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诠释,使学生在良好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人格魅力的陶冶。教育作为一种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超越了功利的知识目标取向,在真理和幸福之间谋求平衡”。“课程改革的终极精神在于使受教育者日臻完善,使他们既在知识上,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这样,教师便成为了教育的研究者,由灵魂的工程师便变成了人生的引路人,由知识的灌输者、复制者转向了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总之,这堂课通过对记叙性散文写作方法的掌握的目标的设立,通过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等方法的学习,通过充满互动性、生成性、创造性的课程实施,通过学生感悟、体会普通老百姓与身边人的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了以往传统课程中的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课程的研究者;师生间的双向谈话法的运用使教师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师生、生生间的三向交流的讨论法的运用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使教师成为了团体的领导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对教材所蕴涵精神的提炼与升华则使教师成为了教育的研究者和文化的创造者。在这样一堂人与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交流的课堂中,教师充分地体现了其学科知识素养、教育智慧和教师德性。实现了由传统课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传道、授渔、引惑者”角色的成功转型!
  这堂语文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化成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才能实现它的理论魅力,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教师只有把科学的理论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促进自己的职业成长,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课堂的转换,在教师教育智慧的挥洒和学生生命灵性的展现中,实现向优秀教师的成功转变。可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是能够做到集知识的研究者、组织者、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为一体的,从而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单位:浙江宁波大学教育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