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作者:潘鲁辉




  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构成了现在教学模式的结构内容。笔者认为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关系,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才能恰当地运用和调动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的充分运用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也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形成。以赵本山在春晚上的小品《卖拐》来解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觉得通俗形象,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散文作家周国平在一篇散文中说,科学家因长期致力于研究学问而表现出一种“呆”气,而艺术家的气质更多的是一种“疯”气。语文是兼有科学和艺术双重特征的一门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的“疯”气,但很多语文教师在现行考试体制下,“呆”气有余而“疯”气不足,课堂教学情境缺乏变化,问题设置欠缺艺术性,没有煽动性,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对情感的需求绝非可有可无。对语文学科而言,情感是一种思维的载体,只有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一味地板起面孔说教,不注重情感的激发,不利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不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目标维度,这就给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疯”气是教师课堂上表现出的激情,能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小品《卖拐》中,赵本山忽悠范伟的整个过程应该说就是把知识和能力的“拐”卖给学生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赵本山始终充满激情、神采飞扬,“学生”也始终沉浸在这种氛围之中,这也正是他成功地把拐(知识)卖出去的原因之一,如果缺乏激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不可想象的。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三维目标中,最突出的着力点应放在过程与方法上,因为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因素,是最不容易控制,也最需要讲究教学艺术的地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无限度地压缩了教学过程。学生在考试中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什么表现出很大的缺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什么日益消减,我想这是个主要原因。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不给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时间,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感悟和应用实践的机会,思维过程被教师的结论取而代之,学生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弱化,学习能力越来越低下。
  小品《卖拐》中,赵本山并不是一出场就亮出结论(拐),夸自己的结论(拐)多么好,而是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需求,让“学生”“走两步”,让学生明确“我瘸我需要拐”,学生自己就会拿走知识的“拐”。反之,一上课就拿出“拐”来讲开去,是卖不出去的,而“卖不出去”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
  从另一个角度讲,忽视了过程教学,不断地给学生一些结论(拐)有害无益。结论也顶多只能算一根拐,绝对不会成为学生用来走一辈子路的腿。不注重过程教学无异于给了学生许多拐,而让学生双腿的走路功能不断退化。抓过程教学就是要强化学生双腿走路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
  我总觉得一个“讲”字,作为一个概念用在语文学科上有太多的尴尬,语文学科更多的应该是“品味”、“感悟”、“研习”,而这些都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行为。教师一味地讲等于给了学生许多“拐”,而使学生双腿走路的能力渐趋弱化;学生长期在“讲”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没有问题的引导、激发,没有和实际应用的碰撞,学生的心智容易走向老化、麻木,其同情心、正义感、对生命的敬畏等心智情感就像死知识一样不容易被文字材料和情境所激活,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鉴于前面的论述,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也就是要在课堂上大力推行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预设性问题。教师精心预设的有价值的问题,能让学生走进书本中去听、去看、去闻、去想,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能动思考行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内容。
  二是学生自身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生成性问题。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主动学习。小品《卖拐》中的“走两步”,就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下的自主探究过程。所以教师精心预设问题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都不重要,因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课堂最大的闪光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来”转变。在这里,问题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是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智力。
  语文学科以形象思维为主就决定了其思维不仅要用脑更要用心,只有课堂上到处充满着使学生感到惊讶的问题,学生才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能始终够保有一颗鲜活敏感、善于思维的心灵,也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心智,提高他们的能力,否则只能让学生的心智渐渐萎缩、老化。
  
  单位:山东招远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