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致晓苏老师的一封信

作者:詹 佩




  尊敬的晓苏老师:
  您好!
  收到这封信也许您会觉得意外,但于学生而言,我没有理由不拿起笔来追忆那段受教于老师的岁月,因了老师的教诲,我的教学生涯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因此,这封信,权作是学生向老师的汇报与感念吧。
  初识老师的风仪,是在2000年5月,老师会同《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的几位先生一道来我校(湖北省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讲学,清楚地记得老师主讲的题目是:语文教师的写作修养。老师的博学、亲和与幽默使在场的五十余位教师深深折服,也让我这个热爱写作且企望有所进步的迷惘者茅塞顿开,回味老师侃侃而谈的言辞,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及至去年9月,我来到美丽的桂子山,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语文教育硕士,得知老师为我们讲授《阅读与写作》,激动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一来可再续前缘,聆听老师之高论,以提高自身素养;二来也许老师能为我解开多年来心中的困惑:如何搞好阅读与写作教学。阅读与写作(尤其是写作教学),可谓中学语文教学之重镇,占据了全部课程的大半江山,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个语文教育的成败。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多年来充斥于理论界或实践家著述之中的全是一些无关痛痒之论,或者太过抽象,囿于概念的阐释,或者流于花哨,自喜于技巧的倒卖。真正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却鲜有其人。
  而老师做到了,我认为。老师从本体论的高度上对写作的意义(为何写作)作了质的说明:一个写作者写不写文学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要用一种文学的姿态面对生活。老师认为写作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当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把写作混和入自己的生活里头,写作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何其透彻!老师的话启示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抛弃写作的功利主义色彩(如应试),而将人文关怀、实际生活作为写作的终极旨归。这不正是对当前中学写作教学中浮躁之风的一种有力纠偏吗?
  不仅如此,老师还从方法论上阐明了写作的根本途径。写作一靠生活,二靠激情。然而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是:学生的生活空间如此狭窄,写作的生活之水从何而来?在老师看来,生活并不一定等同于行万里路,吃饭、睡觉、聊天、做事、读书等等皆为生活,整部《红楼梦》不是全由吃饭说笑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建构而成的吗?如此之说,老师实在是帮我们解决了写作教学的最大难题:学生能写些什么。而老师又是那么深入浅出地几言以蔽之,颇有醍醐灌顶之功效。
  老师是国家一级作家,创作丰厚,这也使得老师的教学有别于其他授课者而独具一种特别的优势:记得老师讲授《细节研究》一章时,就是从自己的创作体验出发的。老师在东湖游览时曾见一女孩对一个请她吃雪糕的男孩大声喊叫:“快走开吧,我不吃你的雪糕,我男朋友给我买去了!”老师思考这个细节时竟然认为女孩的话包含了五层意思:拒绝(自己已名花有主)、表白(自己多么正派)、炫耀(自己多么漂亮)、希望(男友像自己一样对爱情专一)、警告(男友要更爱自己)。我真是如痴如醉、叹为观止于老师的分析!我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简单、平常的生活情景竟然可以挖掘出如此丰富的涵义!老师还就此撰文《东湖一瞥》发表于《长江日报》。想想自己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总是泛泛地空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等等,而具体到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自己也是茫茫然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对比老师,真是感佩于老师对写作教学的理解与传达竟是那么本质性的。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老师的几乎全部课堂都是针对语文教育硕士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而精心设置的,既高屋建瓴,又具体而微。而在半年的悉心聆听中,我的教研能力也日渐提升,尝试着写了一篇论文《荒凉而绝望的人生困境》,是对叶弥的小说《郎情妾意》的解读,怀着惴惴的心情呈送给老师指正,没想到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推荐发表于《文学教育》(2005年第12期),此后,我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这都是老师启我心智的成果啊。而据我所知,如我一样直接受益于老师的指点而发表论文的同班学生,竟有20余人,发表的论文竟达30余篇!老师对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可谓成效显著矣。
  暑假期间,学兄操奇(2003级语文教育硕士,也是老师的学生)来我处闲聊,言及老师,亦感念无限。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人大复印资料还转载过他的论文),而且辅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获奖达20余人次,指导学生发表习作近10篇。能成为老师的学生,幸甚至哉!而能成为如此被学生挂念的老师,不也正是为师者的一种幸福么?老师,您说呢?
  最后,我还想欣尉地告诉老师,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正逐步地把老师的写作教学思想付诸实践之中,而且我的学生也像您的学生热爱您的教学一样热爱着我的教学。我想,我正走在成长的路上。
  离开华中师范大学已经三月有余,而耳畔不再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已近一年了,何时能再静静地坐在8号楼温暖的教室里,而讲台上神采飞扬的那个人正是老师您呢?
  敬祝教安
  
  学生詹佩呈上
  2006.9.25
  
  单位:湖北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