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寄宿制学校的写作应对策略

作者:段兴东




  写作是植根于深深的生活之中的。而当生活之源被阻遏被切断时,我们的作文又将走向何方呢?而寄宿制学校无疑就遭遇到这样一种尴尬:素材的缺乏,积累的匮乏,思考的限制。这使学生走向绝境,老师走向困境,作文教学无法提升。无广阔深厚的素材积累,无深刻的思想训练,无开阔观察的思考视角,创新作文也只是空话一句!
  既然寄宿制已是事实,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如何“带着镣铐跳舞”,而且要跳得漂亮。在有限的资源空间内做到不出门也知天下事。下面是一些个人做法,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如果长期坚持,会有效果。至少学生学会了积累和思考,让作文重新有了“水源”。
  一、化公为私法。即通过共享将大家的故事转化为自己的积累,学会发现生活。具体做法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感悟生活”的积累分享。每天由一位同学将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生活感悟和大家分享。通过讲自己的真实故事,讲自己发现的哲理故事,同学们大受启发。一周之内要进行相关练笔巩固积累,一段时间内进行班级小组交流,进一步延伸这种共享的结果。事实证明:他们看到了每个人原来都是悲喜交加;原来走路也有哲学;冲凉也有快乐法则;父母的眼神中的爱等等。同学们的生活交融在一起,他们的人生更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发现生活,有了生活的激情,作文也活起来了。
  二、化大为小法。即是让学生关注细微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但同时也是一个太大的概念,学生不好把握。要引导学生走向细节,走向具体的生活,让学生在点滴中积累。大致做法是:先布置观察积累任务,然后通过片断式练笔记录下来,老师把有意义较精彩的片断在全班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如何积累更有意义更精彩更有用的片断。长此训练、升华、积累、成文,学生的空间虽小,但他却在“小”中发现了更多的闪光点,正如在水滴中看见太阳的闪光一样。
  三、化短为长法。即是通过练笔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把无限的语言魅力展示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说“化公为私法”“化大为小法”是进行一种素材和思想的写作原始积累,那么,“化短为长法”即是让学生把一件小事短事延长,把学生的笔练“长”。如何才能练长呢?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小题大作”——写片断作文。如“街上的人们”写三个以上系列,如果他第一次就“野心太大”,后面的几个系列就无话可说,所以,必须要今天写一个人的表情心事;明天写来往的脚步;后天写衣着言行等。学生自然会把平时50字完成的作文写到300字才收笔,虽有点“逼”其成文的意思,但对他们遣词造句是很有用的。第二步是方法指导。从如何运用语言、如何选好角度、如何构思、范文赏析、交流讨论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和巩固,学生便有法可循,再下笔时越发有经验能力去完成更细致的描写。第三步是写大作文验收。主要通过自由作文的方式进行,任其发挥,但前提是必须写小事小物。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四、化浅为深法。即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取胜,通过思想的深度战胜素材的宽度。“学生经常在胜利门前止步。”这句话的意思是许多同学只想一到了作文构思的第一层成功,没有更深入地再前一步。其实,再进一步就是完全的超越与提升。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否定第一次构思,慎重第二次构思,选择第三次构思”的写作方法。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思想决定我们走多远”,在寄宿制学校素材有限的宽度下,如果再丧失深度无疑是双重的打击。如何培养学生走下去呢?思想深度又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做法可供参考。一是课前五分钟的“感悟分享”。用三分钟讲述一个生活的哲理故事而且必须是自己的故事和思考。二是写系列的“启示”故事,每周至少写三个启示故事,不必太长,但必须要对事要有深刻独到的看法。只要坚持训练,学生的立意会远远高于其他不思考同学,在思想创新上可略胜一筹。
  五、化旧为新法。即是引导学生用旧瓶装新酒,在“平”字中见奇见新,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是单调、平凡、细琐、具体的,不可能随时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何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写出一番新意是需要思考和训练的。可以从常规法、逆向思维法和升格法入手,进行“由旧到新”的质的飞跃。
  常规法就是“强迫”学生写创新故事,主要途径是将已成定论的事物给他们写别人没有写过的新发现,如“成语新解”系列、“俗语系列”等,让学生在“飞蛾投灯”中发现追求理想的精神,让学生在“自相矛盾”中体会思辩的力量,让学生在“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中发现其片面性等。这是老师在布置作文时强制要求的创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达不到要求,而且比较被动,所以下一步是进行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法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反面,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特别是话题作文用逆向思维法是最有效的。如“温暖”的话题,很多同学就写自己的父母如何给自己送衣服等感到温暖,太旧了!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写世界的人情冷漠,孤儿的内心寒冷,来呼唤温暖呢?换一个角度世界就与众不同啊!最后是升格法,即用学生最一般的故事通过老师点拨,自己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升格到优秀作文。学生的创新不是说出来的,更是长期训练出来的,而化旧为新的根本还是学生自己的积累和思考。
  
  段兴东,男,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