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良好对话教学环境的创设

作者:赵方勋




  “对话”主体教学的参与环境是一个动态环境,它判断评估学生参与活动是否可信,是否取得实效,不简单地以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丰富的参与形式取胜,而是通过学生的信息卡反馈、小组讨论、登台展示、自由演讲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活动为依据,弯下腰来微观考察、研究、分析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及学生具体的参与状态,看他们是怎样参与的,参与后自身知识、能力、心智、态度、情感意志、素质、个性、人格的细小变化和良性发展。
  对于创设“对话”环境真正落实“生本”思想,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学生主体,落实卡片功效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对话”主体教学的要求。教学必须遵守这一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人人参与,全员参与,不允许有被遗忘者、被歧视者、无动于衷的“冷寞者”、“隔岸者”。为此,我在课堂上利用了“信息反馈卡”,赋予卡片上A、B、C、D、白板以不同的信息:客观题的不同答案,评价中的优、良、合格、不满意、弃权等等。通过学生的回应,来调节课堂的听、说、读、写、察、思、演、研等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活动。使信息卡发挥课上多维立体反馈评价的功能,有整体性评价,也进行个体性分析;有参与过程的得失检查,也有参与结果等级评价。根据学生间卡片的反馈评价信息,或教师归纳总结,或学生谈心得体会,不断促进“对话”环境的优化。
  
  二、利用全脑图谱,构建合作小组
  
  “自主、合作、探究”是“对话”主体教学的最明显的学习形式。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学习主体。教学要承认差异性,还要注意整体提升。为此,我利用“全脑图谱”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测查,然后根据不同学生在全脑图四个象限中呈现的不同思维优势、价值取向、文理成绩,进行互补分组,成立四人合作小组。在课堂操作中,既立足差异性设计适合不同思维方向的活动内容、不同梯度的疑难问题,又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三、提高课堂效度,教师参与主导
  
  1、落实参与目标,吸纳学生备课。为了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更好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导”功效,我在备课时,有意强化教师的主导功能,精心设置题目,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合作小组,抽签落实任务。这样,备课量确实很大,往往要提前准备几节课的内容,但准备确实很充分,并且有时也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他们切实地发现、探究、延伸了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参与方式的确定,合作任务的落实,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体验了情感,磨练了意志,丰富了心理,提升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或完成目前某教学环节任务以推动教学过程;或生成创造契机以激发创新灵感提升教学境界,结果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只要参与目标能很好落实,师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在目标的牵引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明确参与内容,摆正教师位置。在课堂操作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我把整个教学流程各环节在不破坏整体性,不失大方向的原则下,尽量科学合理地分解截取,设计成各类可让学生参与完成的或串连或并连的具体而富有生机的活动,如阅读、答问、质疑、讨论、书写、背诵、思考、想象、研究、操作、演练等等,并要求学生聚精会神,专注投入,直抵活动的细枝末节。课堂上,我更多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随即调整操作方式,不再更多着眼每节课任务的完成,而是更多考虑为学生的活动做哪些服务。
  3、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对话”保障。为了使活动符合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序列性和现实价值,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创造活动时空,提供活动方法,营造活动氛围,启迪活动引力上。为此,首先组建合作单位,确立探究形式。一般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可固定也可非常组合,如专题小组等),也鼓励小组中个人独立创新,可组内、组间集体合作,可开展组内、组间竞赛,亦可独立登台。其次,建立参与激励机制,设置课代表为课堂书记员,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答疑反馈的效度进行量化积分,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依据。再次,班级整体按“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以阶段测试时间或次数为横坐标,以小组平均成绩为纵坐标,设立成绩坐标图谱,让学生直观了解自己小组的成绩浮动情况。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活动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提高学生对新知追求的持恒度。
  总之,教师只有创设富有激情、富有个性、富有灵性的“对话”环境,才能真正强化并落实“对话”主体教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使其学习水平稳步提高,真正丰厚语文素养。
  
  赵方勋,教师,现居广东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