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考场话题作文构思“三要”

作者:顾晓斌




  近年来,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正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并在中考作文中取得佳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话题作文写作前的“三要”,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点启发。
  
  一、审题要准
  
  1.重视话题概念的理解。
  话题有时会以一个词语出现,比如:“诚信”、“自然”、“生命”、“瞬间”、“理想”、“赏识”等,我们要认真理解话题含义。例如“赏识”,我们知道它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我们可以欣赏自己,也可以欣赏别人,还可以欣赏多彩的生活、多彩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这样理解后,我们就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写,思路也就顺畅起来。
  2.重视话题材料的分析。
  绝大多数话题作文都提供一定的材料。话题材料与话题关系密切,材料往往能有助于我们对话题的理解,我们一定要注意细加分析,请看这道作文题:
  不少中学生因为家庭琐事,人际关系,特别因为学业负担重而陷入烦恼中,有的还不能自拔,使生活充满了灰色。其实,如果乐观地对待各种困难,就没有过不了的坎,有人说得好,只要你心里有阳光,你的生活便充满了阳光。
  根据上述材料,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话题“阳光”绝不是单指“太阳光”,从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阳光”应该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再从“如果乐观地对待各种困难,就没有过不了的坎”这句,我们就会知道该话题不适宜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内容,如“关爱”、“关怀”等,而应是表现能让人振奋的精神或观点,如“自信”、“乐观”、“勇气”、“理想”等等。
  3.重视提示语的暗示。
  话题作文的提示语往往能激发我们思维,拓宽思路,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作文有一定的限制。有这样一则试题: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书”为话题并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提示语中就有不少限制,如“你与书的交往过程”就有:①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为主;②应有认识过程;③应写出“书”对我的启示教育等等。注意到这些限制,我们作文时就不会走弯路。
  
  二、立意要新
  
  对于话题作文,它的主题具有多重性、广阔性,我们要力戒大众化、程式化,杜绝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要深
  入挖掘话题,充分利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独辟蹊径,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争取写出自己新颖独特的东西来,这就是我们说的立意要“新”。
  看这样一则作文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一个人未曾犯过愚昧或盲从的错误呢?幸好在我们的心里都埋藏着一颗叫“忏悔”的种子,“忏悔”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一种敢于认识过去错误而感觉痛心的情感体验。
  请以“忏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对于这篇作文,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承认自己的过错,整篇文章写成“检讨书”,那就进入了主题平淡的误区,若不突破“做错事”“做砸事”甚至“做坏事”等题材,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分析时,如果我们深入挖掘,考虑到“忏悔”不是耻辱,而是心灵的飞升,想到“忏悔”是因为你在成功时漠视了他人的存在,这样就会显得与众不同,这样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等。
  
  三、文题要亮
  
  话题作文总是要求自拟题目,题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我们在拟题时要努力让我们的“眸子”“亮”起来,让它“眉目传情”。
  1.巧用修辞,使文题生动形象。
  拟题时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与文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网络是把双刃剑》《放飞思维的风筝》(比喻);《诚信漂流记》《给心情放假》(拟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坐着读书,站着做人》(对偶);《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打假”岂能“假打”》(反问);《感谢挫折,感谢伤口》《我自信,我美丽》(反复)等等。
  2.巧妙点化,新颖别致。
  拟题时我们还可以对大家熟悉的诗词、歌曲、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甚至广告词适当点化,加以引用或化用,这样可使文章标题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产生独特的魅力。如,《众里寻它千百度》(诚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念)、《掀起你的盖头来》(减负)、《风雨之后是彩虹》(挫折)、《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待)、《都是感动惹的祸》(感动)、《天生“你”材必有用》(自信)、《酒香也怕巷子深》(发现)等。
  3.设置悬念,扣人心弦。
  拟题时,我们还可以设置疑团,即故意“卖关子”,让文题一反常规,通过反差制造悬念,扣住读者,让人欲罢不能。请看以下题目,它们就有这样的效果:《防盗门不防盗》《100分,我恨你》《感谢车祸》《落难也是一笔财富》《我们不要“减负”》《与孤独结为兄弟》《半梦半醒之间》。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借鉴,我们的文题一定会“亮”起来的。
  
  顾晓斌,男,现居江苏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