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浅淡《聊斋志异》中的物性

作者:王雪梅




  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历来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描写对象之一,尤其是在神话传说、童话故事中,它们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演绎着一幕幕悲喜剧,在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善于汲取民间文学精髓的蒲松龄,也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动植物形象,他们一一幻化成人形后,其服饰妆扮、神情举止、喜怒哀乐,同人无异,可他们身上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物性,却又让人觉其非类,在蒲翁笔下,即使是同一物类或同一事件也是绝不雷同的,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欣赏、揣摩吧。
  《花姑子》这篇小说写的是香獐报恩的故事。书生安幼舆暮晚路经华山“迷窜山谷”之际,突然看见一位老者“伛偻曳杖,斜径疾行”,伛偻着背,柱着拐杖,一副老态龙种的样子,可他却能在岖崎不平的倾斜小路上快速行走,外貌、年龄与其行动是如此不符,更何况从下文可知他是特地来接安生的,那么他究竟是何许人也?当安生追求老者的女儿花姑子失败后,安生相思成病、生命垂危之时,花姑子赶来为安治病,“以两手为按太阳穴,安觉脑麝奇香,穿鼻沁骨”,很快就病愈了。当安生与花姑子同衾时,安发觉她“气息肌肤,无处不香”,安好奇地问“熏何香泽,致侵肌骨”?花姑子说:“妾生来便尔,非由熏饰”。从后文我们才得知,花姑子一家是香獐!因五年前,安生曾于华山道上买猎獐放生,也即是花姑之父——小说开篇时出现的老者,故当安生迷路之际,老獐前来迎接,怪不得老者这么大的年龄还能“斜径疾行”,而花姑子是奇香沁鼻(从物性本身来说,只有雄性香獐为吸引雌性,才有香囊,不过,作者从艺术夸张的角度赋予雌獐香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作者抓住了香獐的敏捷、奇香的特点,塑造了花姑子父女这两个人物形象。同一篇中,作者还刻画了另一个假花姑——蛇精:当安生为寻访心上人,夜暮时分在山谷中巧遇“花姑”时,惊喜万分的安生,认假为真,将蛇精错认为了花姑子,可彼此“偎傍之际”,安生“觉甚膻腥”,而“女抱安颈,遽以舌舐鼻孔,(安生)彻脑如刺。”“安骇绝,急欲逃脱,而身若巨绠之缚。少时,闷然不觉矣”,此处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蛇的气味、攻击特点及害人本质,同真花姑的奇香、善良、温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蒲松龄不仅将物性的差异刻画得淋漓尽致,且富含深刻的哲理性,给人美感享受的同时,又启人深省。
  紧扣物性,发挥想象,还可描绘出非常合情合理的细节,且颇具科学的预见性。比如在《荷花三娘子》中的荷花三娘子生育时,她“自乃以刀剖脐下,取子出,令宗(三娘子的丈夫)裂帛束之,过宿而愈”。原来三娘子是枝“干不盈尺”的红莲,蒲松龄大概是从莲蓬取莲子的方式,想象出了这例史无前例的剖腹产手术!三百多年过去了,现在剖腹产手术已很普遍了,只是还远远不及作者笔下那样极快地止血、止痛及愈合罢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也许也会成为现实的。同样是生育,在《竹青》篇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贫困青年鱼容在神灵的帮助下化为了神鸦,并与雌鸦竹青结为夫妻,后来他俩又由乌鸦而变成人,竹青临盆时,“胎衣厚裹,如巨卵然,破之,男也”。竹青是鸟变的人,故其生育是卵胎子(同哺乳动物鸭嘴兽类似,只是不经孵化而直接“破之”而已),既有鸟的物性,又有人的特征,同前文中的荷花三娘子的生育相映成趣。同一事件,彼一植物,此一动物,经蒲翁点化,各得其所,各臻其妙,颇具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击节赞叹!
  而对那些同一对象,蒲松龄在不同的篇章中,往往采用分摊法,根据情节和主题的需要,着重刻画其某方面的物性。如对牡丹精的刻画,在《聊斋》中有《香玉》、《葛巾》两篇;对虎的刻画,有《梦狼》中的白甲、《二班》中的两位猛虎兄弟及其老母;对蜂的刻画,有《绿衣女》和《莲花公主》。在此,因篇幅关系,仅以对蜂的刻画为例加以说明,《绿衣女》写的是一只绿蜂化为女子和于生相爱的故事。女子身着“绿衣长裙”、“腰细殆不盈掬”,她的歌声“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她的肖像和声音,不正是绿蜂的特征吗?《莲花公主》说的是窦生在梦中游历蜂国,被招为驸马,后蜂国遭巨蟒为害,窦生遂携其妻莲花公主回家,而蜂国君民举国相从的故事。在梦中,窦生在一褐衣人的导引下,转过墙屋,但见“叠阁重楼,万椽相接,曲折而行,觉万户千门,迥非人世”,这宫殿同蜂巢多么相似!“宫人女官,往来甚夥”,忙忙碌碌的工蜂都是雌的,所以是“宫人”、“女官”,而不是“大臣”、“宦官”。王者设筵宴请窦生时,乐队“笙歌作于下,钲鼓不鸣,音声幽幽”,这正是蜜蜂特有的吟唱。这两篇以蜂为题材的小说,一篇塑造的是蜂的个体形象,一篇塑造的是蜂的群像,两篇尤如奇葩争艳,各有千秋,却都能在想象中紧扣物性,给人于一种美感和真实感。
  探讨蒲松龄笔下物性描写,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于科幻小说的创作,如何将科学性寓于作品中,使想象更为合乎情理且具一定的预见性,显得尤有意义。
  
  王雪梅,女,现居江苏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