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构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体系
作者:杨恒勤
2003年秋季,笔者在本校高二年级某一班级中,开展了一项“建造班级课外小书库”活动。从暑假开始,要求每一个学生买一本课外书,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后,每一个学生都“奉献”出了一本课外书,很快就“建成”了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型“阅读书库”。然后,宣布每个学生每两·个星期可以从书库中借一本书进行课外阅读,但读书后必须交出一篇“读书报告”。起初学生有些应付了事的情绪,交上来的读书报告质量也较差,而且学生阅读进展情况以及图书流通情况,老师也很难掌握。后来,我设计了一种大八开纸型的“研究性读书报告表”,内含“读书时间、书名、作者、内容提要、读书心得、交流收获、成果评定”等项目,要求学生一一填写,并定期就某主题举办“读书报告会”,布置一部分学生作主题报告或举办辩论会等。这样,课外读书活动步入了较为规范化的轨道。
由此我想到,自发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并不欠缺,但是,其盲目性较大、偶然性也较大、随意性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就有了构建中学语文学科课外阅读体系的设想。
其实,构建语文学科课外阅读体系,国家之前已作了开创性工作,以高中为例,早在1992年就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高中选修课教材·文言文选读》(一、二册);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已经列有一张“中外文学名著选读书目”’(几十种),并将语文教材分编为“课内教学单元”和“语文读本”(编选与本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名家作品、中学生习作及其写作体会)两种,而“语文读本”是在课堂以外由师生自行掌握的。2001年10月的人教社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在编排上干脆将教学内容直接分成“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经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出版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江苏省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更加突出阅读在教学中的地位,除设有五个必修模块外,还提供了十六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修。内容涉及到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舒展和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同趋多样化。阅读(自觉的或非自觉的、文本的或非文本形式的)作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今天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是我们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然而,现今中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毕业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是零。
学习的社会化、学习的终身化、学习的自主化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三大原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不受时间、不受地域、不受空间限制,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公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认为,在这样一个趋势与目标指导下,新课程标准在向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语文教师突破教材和课常教学限制的一个机会!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因而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为进一步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提供了可能性。
二、构建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的设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据中学各阶段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特征,科学地开列适合不同阶段语文教学需要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必读和选读书目”(以名著名篇为主要内容),并注意这个书目的系统性(中学六年的阶段性与整体性通盘考虑)——该书目可以看作是“课外阅读体系”的中心内容。过去,许多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都曾有过给学生开书目的先例。如梁启超的“国学必读书目”,蔡尚思的中国传统文化必读书目,复旦大学也从1995年开始给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生分别列出一份书目。当然从初一到高三年级,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要优化课外阅读体系的内部结构(含课外阅读参与者、课外读物、阅读活动形式、反馈评价机制等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活动的效益。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编选配套使用的《中学课外阅读读本》,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项内容。
2、树立“大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合理处理好语文学科课外阅读体系与其它外部学习环境的关系。如要处理好与历史、政治等学科课内外阅读体系的关糸,一方面应突出各学科特点,一方面应避免重复,发挥互相配合的总体优势;又如要处理好与学校图书馆、学生家庭读书环境、社会图书资源(如互联网)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多渠道的、大综合的体系;再如,课外阅读体系与语文学习评价机制的改革,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形成性的评价机制(如适时的辅导、督促、检查等)对于课外阅读体系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及小论文评比等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学生阅读进展、评定阅读成果。
3、将语文课外阅读体系与教师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众所周知,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形势在不断发展,教师也需要不断充电。目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中小学教师的普认同,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学历教育的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中学语文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有机会参加进修、接受系统再教育的毕竟是少数,而一般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多是短期的、以普及教育法规政策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性的自学、课余研读应该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广大教师应该身先士奉,率先垂范。师生之间,应该互相促进,共同研究,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专业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从而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效。
杨恒勤,教师,现居江苏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