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作者:罗圣荣 郑先莲
1、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第一步是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获得对文章的总体印象。如果学生走马观花,大致看一遍,其实还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因此,总结出一个公式般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即“在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结果如何”。有了公式,学生依然不能很快地把握住文章内容,就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下面的定式:先找“谁”,再找“干什么”,然后找“在什么情况下”,最后找出“干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思维步骤,又有公式般的语言表述形式,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是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文中做圈点批注,画出受感动的地方或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梳理文章思路时,让学生用“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表述方式。用“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三步再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提醒学生要抓住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在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后,让学生再读文章,看看哪些语句突出了中心。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第一步是初读,了解文章的论题,即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并总结出论题的表述方式:一是关于xx的问题。如《谈骨气》的论题是“关于骨气的问题”;二是xx和xx的关系。如《怀疑与学问》的论题是“怀疑和学问的关系”。
第二步是再读、归纳或找出中心论点。(1)根据论点的特点,找出表明观点的句子,先看能回答论题“怎么样”;其次可以看“由此可见”等这样表结论性的标志语,这些句子可能是分论点或中心论点。如《成功》《学问与智慧》等。(2)根据论点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在引论部分,有时也在结论部分,少数在中间。句子高度凝练,表明观点又统领全文。如《谈骨气》等。(3)举事例论证时,事例前后应有分析或议论。如果是总起句或总结上文的句子,则该句可能是分论点。(4)归纳中心论点:通观全文看一看文中作者对事物的看法(观点),然后归结。(5)中心论点的检验:用论据来证明一下,如果它们之间构成了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那就表明中心论点找对了。
第三步是细读,读懂每一段写什么。在理解每一段写了什么的基础上,理清结构,分出“引论”、“本论”、“结论”等各部分所包含的段落。这一步主要是把握好论据和论证。(1)论据的判断:一类是事实论据,一般是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或可靠的史实。另一类是道理论据,一般是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2)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事例论证:用xx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xx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②道理论证:运用xx(名言)论证了xx论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比喻论证:将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文章的语言显得生动形象。④对比论证:将xx和xx对比(正反),有力地论证了xx论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第一步是初读,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和内容。说明对象:指被说明的事物。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较为明显,有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但事理说明文则要仔细分析。如:《食物从何处来》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来源,《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的成因。说明内容的概括方式为:事物说明文对象加特征即为内容;事理说明文的事理就是其说明内容。
第二步是细读,读懂各段内容,分析段间关系。这一步要把握好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A说明方法及作用:
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包括约数和确数。作用:用数据准确地说明了xx的大小(高矮历史浓度……)
举例子:用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作用:举事例充分有力地说明了xx的特征。
分类别:是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作用:将xx分成xx和xx几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xx的特征。
作比较:将有内在或外在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作用:将xx和xx放在一起作比较说明了xx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用大家熟悉的来比其相似的陌生事物。作用:把xx比作xx(喻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了xx(本体)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
列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代替语言表述来说明事物。作用(1):图表是文字的简洁化,它直观形象介绍事物的xx特点,使人一目了然。(2)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进一步说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用科学的语言对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概括。作用:准确、简明地介绍xx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介绍xx的xx特征。
B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比较好判断,逻辑顺序学生常常把握不好。除了用排除法外,学生要很好的理解逻辑顺序的定义(即按照人们常规思维方式为序)。
说明顺序不是单一的,一篇课文从全文看可能是由现象到本质,但从局部看又可能是时间顺序等。这要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来判断。
第三步是再读,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文章所阐释的事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阅读方法看似简单,但很适合学生独立阅读时运用,尤其是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有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文本多难,学生都会依法而走进文本,做到独立阅读并思考,从而对文本产生独到见解。学生用这些方法读文章多了,自然就形成了阅读能力。当离开课堂阅读各类文章时,必然会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为他们具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
罗圣荣,郑先莲,教师,现居湖北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