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话题作文之感点捕捉

作者:吕晨铃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有这样两句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现在命题作文少了,话题作文成了学生们练习写作的重要方式,究竟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好话题作文,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溥浅的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拓展话题情景
  
  话题作文为了便于同学们写作,往往都设置有特定的情景,但这些情景不一定都为同学们所熟知,这就给同学们作文带来了困难。作文中,首先要把握住题目设置的情景所表达的内在实质,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话题的情景。学生接触话题后,抓住话题内在的东西,与自己所见过、所听过、所亲身经历的事物挂上钩,由话题陌生的情景,转入学生各自熟悉的情景,将话题中陌生的事迹与学生熟悉的事例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阅知经验、情感经验、亲身体验,拓展话题的原有情景,构织学生熟知、利于学生写作的新情景。如以“浪花”为话题的作文,学生可由文题中抽象的“浪花”,与家边小溪的浪花,长江的浪花,衣饰上的浪花联系起来,有的学生想到自己是社会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有的学生把小朋友比作祖国的浪花,这样学生可写的故事就多了,文章的内容也会变得充实得多。
  
  二、捕捉话题感点
  
  何谓感点?简言之,就是引起你情感波动的那人、那物、那事,如一道夕阳可让人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的慨叹,一片落花可让人生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吟咏,一截枯木可让人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佳句。这里的“夕阳”、“落花”、“枯木”,感点是也。
  大凡优秀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文有真情实感方能动人。作文不仅需要冷静、理智,更需要激情、真情。激情出灵感。激情出智慧,真情出精品。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急于要说服对方时,强烈的冲动一时间会冒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话来,妙语连珠,事后自己都感到很吃惊,这是激情产生的奇特效果。
  要学生把文章写好,先要让学生捕捉到话题作文中的感点,调动起他们的情绪。我们知道,在生活中产生灵感、激发情绪的东西,往往只是一个小点,一片飘落的树叶,一抹摇曳的蜡光,一句温馨的话语,一首动人的诗歌等等,这也是我们作文的感点,在话题作文题目中,总有一些辅陈叙述或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无非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话题情景和扩展的情景中,捕捉能引起自己情感波动的感点,调动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感动。人一旦被感动,思维就活了,想的也就多了。
  
  三、构织话题故事
  
  话题作文是相当开放的,允许学生拥有开放性思维,可以在“话题”的范围内,思想的骏马自由驰骋,畅所欲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有无高的境界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必须使材料有较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趣味,能给人美的享受。在学生捕捉到话题作文的感点后,要积极搜索相关的素材,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而联想和想象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想到的东西都写进文章中去,而是要从调集的材料中比较筛选自己所需的材料,把众多素材加以优化,重新组合,构织一个新的感人的故事。长城的壮美体现在一个个古砖有次序的排列,金字塔的雄奇表现为一块块垒石有规则的组合,而文章的优美则是由一则则材料按文意巧妙的聚合。作文犹如营建一座大厦,这座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识材、选材、用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体现了一个人的才识问题。如果这个建筑师才识高超,选择的是高质量的新产品,将材料组合得无衣无缝,那么别人就会产生佩服感。相反,如果这个建筑师才识平庸,选择的是低劣产品,组合得漏洞百出,别人只会不屑一顾,只能是危险工程。引导学生将拥有的材料构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十分重要。
  
  四、丰富话题血肉
  
  好的故事、真实的情感,要通过语言才能让读者感知。巴甫洛夫曾经指出:“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同样的道理,在写作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个文章也难以升腾。如果一篇作文会使人“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别林斯基),就必须使用好语言。在语言的锤炼上可使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既可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且也可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多使用生动活泼的群众口语,在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的金玉良言,往往是最生动、最活泼的。它包括古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报刊杂志上流行的新语汇和流行歌曲的歌词。这些语言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有的已深深印在脑海里,在作文时灵机一动,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学生能将这些恰当地引用或活用于自己的写作,往往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多一些细节描写,细节是最为感动人的地方,另外在行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率局部。文章一个具体的用语,要考虑到在全段的位置和作用,上下句的连续;一个段落的构成,无论是句型、长短、表达方式都要考虑到与邻近段落的协调,在整体中是否确切、恰当;文章结尾要看开头,如何呼应,有无重复。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篇层次分明而又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通过对文章的润色、美化,使文章达到文情兼备的效果。
  
  吕晨铃,男,教师,现居湖北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