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艺术摭谈

作者:于锦芳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模式,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如何把这一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呢?以下就我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探究意识是人所具有的愿意并能够多方面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心理特征,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发生的前提。在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也与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相契合,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
  1.注重情感,善于引导,激发探究活力
  情感是维系师生关系及学生关系的纽带。语文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激励学生,激活探究意识。因此教学过程首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要让情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选择,从而产生探究欲望。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求和谐进取的教学心理气氛和情境,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益。
  2.亲近生活,精心设计,养成探究习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基于这一认识,引导学生对学习与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善于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把生活资源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从生活、社会中发现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自主深入地进行合作、探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
  
  二、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有人形容想象“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而新课标鲜明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一些文学体裁的作品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形象的“再创造”。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编排,即菲利普全家在旅途上遇到了穷水手于勒,而在另一部剧中,于勒则由一个穷水手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让学生通过对比,自行探究,充分想象,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低层小人物的辛酸和悲哀,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也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再如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做了个手势,我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此时此境如果要你设计韩麦尔先生想说什么,该如何设计?比较你设计的话跟原文的“动作”,哪一个更有艺术表现力?通过想象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又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三、让学生沐浴人文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在语文课堂上,我采用打擂台的方式,激活每个学生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发扬协作精神,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成功感而不仅仅是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享受审美乐趣。如学完《与朱元思书》,我让同学们抓住富春江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加以丰富的想象描写出富春江的美景,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从而加深对作者笔下富春江的热爱,享受美的乐趣。
  初中语文课本有几十篇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中的情感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以一种视听结合的语言,引导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并能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学习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创设课内外或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外延,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召唤学生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总之,正如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的那样:“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劳动。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流动美,就势必要激发活力,创设想象空间,开拓课内外知识延引,渗透美学教育,从而优化教学艺术,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地。
  
  于锦芳,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