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伤逝》的悲剧意义

作者:丰晓流 孙 岩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深刻地揭示了青年男女要获得自由解放,首先必须获得社会解放的伟大真理。
  “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主题的作品是很多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青年中是颇为流行,当时易卜生的戏剧深深地影响着青年,特别是他的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的思想。
  可是鲁迅却以他那锐敏的目光,深邃的思想对这一思潮提出了质疑。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娜拉走后怎样》为题作了一次深刻的演讲。鲁迅提出了要得到个性解放,要真正获得幸福,必须要获得经济权才行,否则幸福终归会变成泡影。《伤逝》就反映了鲁迅的这一思想。鲁迅在《伤逝》中塑造了涓生和子君两个人物形象,并通过他们的悲剧来表现主题。
  鲁迅歌颂了子君和涓生争取婚姻自主反封建的勇敢精神。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思潮熏陶后,又在涓生启发下逐渐觉醒的女性。作品通过涓生手记的形式叙述:“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子君在这些作家作品的思想影响下,斗争性更强了,她不顾叔叔和父亲的反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对涓生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每当他们在涓生的会馆前离别时,那“鲇鱼须”的“老东西”、那“加厚雪花膏”的“小东西”总是讨厌地从玻璃窗里监视他们,子君却没有一点畏色。他们“在路上同行”,到“公园”、“寻住所”,也“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涓生一个男子却“全身有些瑟缩”,而子君“她却是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涓生在她的鼓舞下,“即刻提起”“骄傲和反抗来支持。”作者对他们的反抗精神是肯定的。他借涓生之口赞美:“中国的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
  涓生与子君结合了,他们是否夺得了幸福呢?按照易卜生的结论,回答是肯定的。然而事实怎样呢?《伤逝》正是从这个问题入手,着重从他们同居后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来回答这—问题。作者虽有同情,但更多的却是批判。
  子君以从家庭出走,同涓生结合为自己生活的崇高理想,最终目标。因此当她有了“宁静而幸福”的小家后,便心满意足了。”整天喂“油鸡”和“叭儿狗”为乐,“管家务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更何况读书和散步。”当涓生忠告她,“万不可这样地操劳。”她只看了他一眼“不开口,神色却似乎有点凄然。”这与她婚前“微笑的点头”有多么的不同!子君变了,变成了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成天庸庸碌碌地打发日子的家庭主妇,更谈不上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斗争。涓生已开始不满意这种生活,他对子君“渐渐地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涓生已感到可悲了,然而更大的打击和威胁却是社会对他们的不容,涓生失业了。子君听到这消息后说:“那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我们……”这一席话,乍听起来好象是不在乎,还有点勇气。可是那第三句哽咽的话语,分明包含着极大的悲伤,以至无法说—下去。子君在经济的打击下,完全成了败者。在这里,鲁迅通过子君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经济权是最要紧的思想。他们连肚皮也填不饱,子君还要去喂鸡、喂狗,杀了鸡,放了狗,她“凄惨的神色中,加上了冰冷的身子。”无论涓生怎样给她讲道理,她虽然是“领会似的点头”,然而“她是没有懂,或者是不相信的”。她的勇气失掉了,只为油鸡生气,为阿随悲愤,为做饭出神。子君完全判若两人了。此时的子君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思想,没有一点勇气,真像一具活着的僵尸!
  涓生呢,虽比子君稍要清醒,然而同居后路也铸定了,从家到局,从局到家,在局里便是抄、抄,抄信件或公文;在家里便是子君的助手,蒸馒头、煮饭。失业后,走上了个人奋斗的道路,认为写稿便可以维持生活,改变穷困。他并不懂得没有崇高的理想的鼓舞,在经济的困窘中是无法实现希望的。他错误地认为子君是开辟新路的障碍,怨她拉着自己的衣角不能前进,“只得一同灭亡”,新的希望在于与子君分离,甚至想到她的死。涓生的思想,一方面反映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卑怯和自私;另一方面说明涓生不懂得他们悲剧的真正原因,寄希望于个人奋斗,岂知个人奋斗的路是行不通的。
  子君与涓生的悲剧说明:“人必生活着,爱才有附丽。世界上并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人们的生活第一着是求生”。求生,靠个性解放是不行的。鲁迅先生通过子君这一艺术形象明确地表述了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中的观点,认为经济权是最要紧的,要根本解决妇女问题,必须战斗。青年男女必须投入社会实际斗争中去,经济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幸福才能得到保障。
  
  丰晓流,孙岩,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