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探思问题式教学

作者:徐明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应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出现了一些符合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观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问题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笔者从问题式教学的性质、目的,设计问题的方式及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问题式教学的性质
  
  问题式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问题式教学是根据课文内容,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阅读、思考、点拨,以问题串连起整个教学流程。这样,能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者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习者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习者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深化认识,形成能力,能在成功失败的体验中促进他们情感、态度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问题式教学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同时,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方法的教育和思维的教育,探索知识的方法比获得现成的知识更具有价值,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汰比获取前人思想思维成果更重要。因而,我们还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设计问题的方式
  
  教师教学时,要设计出有效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从何而来?
  一方面来自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根据课文重点、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课文本身为依托,设计出主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究。
  另一方面来自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学生的发现常常能产生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讲授的内容或疑惑之处提出问题。目前,关注学生阅读问题的发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但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会“多而杂”,他们难以问到关键处,难以问到点子上,对此,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就课文的语言、写作方法、艺术风格、中心思想等方面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教师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舍,找出学生中重要的、有价值的、大多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引领学生进行讨论、探索。
  在问题的解决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点拨。
  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设计问题为主,学生自己提问为辅,或是以学生自己提问为主,教师设计问题为辅,这主要依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而定。但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学生养成爱提问,惯提问题的习惯。学生提问题的过程,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设计问题的原则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提出问题,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学习。
  
  导向性
  
  教师组织教学,是为了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非漫无目的的满堂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入阅读课文,领悟、把握教学目标,使这些问题存学生研读过程中,能提纲挈领,主导研读课文的方向。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积累文中的语言材料,品析文中的美点、妙点,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等等。如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着眼于品析文中的美点、妙点,这样设计教学问题:
  l、盲孩子原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影子给他带来了什么?
  2、盲孩子在风雨的困境中,萤火虫给了他哪些帮助?
  3、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4、这篇童话写得很美,你能说说它美在哪里?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入研读作品,领悟进入作品的核心,对课文有独到的教学处理,使这些问题在学生研读课文中,能导引学生研读的方向,能使学生在研读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启。
  
  思维性
  
  问题式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是用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用问题来串连学生的学习活动,整个导读过程由一个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的组成并不是随意性的,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联系,几个问题会有明显的梯度,角度区别,各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担当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的教学问题中,问题l、问题2意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问题3意在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主题,这是课文的核心,凝聚中心和吸引中心,让学生自己谈看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问题4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美点、妙点,能化知识为能力,最终学会运用。
  如上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由表入内,由浅而深,由此及彼,层层深入,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使问题具有梯级层递性。在课文的初读阶段,要使问题能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使学生“读懂”课文,读出内容,读出思想,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要使问题引着学生能“读通”课文,读出课文思路,使内容由厚读薄,由多读简;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要使问题能领着读出课文,读出观点,读出看法,读出美,读出妙。
  教师对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使每一个问题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精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使每一节课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率。
  
  发展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知文本的过程,也是开拓、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因此,我们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思考,要给学生留下问题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走向自主开放,便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看法、见解、感受,使学生的思想不囿于书本、不囿于权威、不囿于教师,允许课堂出现“多家”之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放开思路,使学生敢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鼓励学生敢于向名家、作者、作品质疑,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问题4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就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即使幼稚,但也难能可贵,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
  这样,通过启发性、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思维不依赖他人,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教学的智慧、创造性,就能使语文教学充满创造、生机,使语文教学更适合学生,促进语文教学向前发展。
  
  徐明金,教师,现居江西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