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作者:傅胜团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可叹的是,我们农村初中,对每学期六次的“综合性学习”的态度极不平衡:有些教师一次不落,次次重视;许多教师浅尝辄止,组织了一次,再没有第二次,不是说题材离学生太远,就是说农村家庭条件差,没有电脑没法查资料;有些教师上是上了,但一成不变地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根据地域特色与学生实际作出合理的设计。
  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也如上述教师那样怨天尤人,但在组织实施《说不尽的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这个活动后,却尝到了综合性学习的甜头,不吐不快。
  《说不尽的桥》这个活动,教材中将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桥梁大观”,要求学生搜集著名的桥的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小档案。第二部分“迷人的桥”,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桥名的来历,搜集有关桥的故事传说以及影视作品中的桥等等。第三部分“思考、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就自己走过的桥,写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等,第四部分“我是桥梁设计师”,要求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未来的桥。
  我在想,这么多活动,该怎么组织呢?翻开《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发现这节课教参是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的。让学生掌握桥梁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后,进行小组比赛。分抢答、必答、故事、设计等几个项目。
  这个设计我不满意,因为教案设计者把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做成了一次知识竞赛活动,几乎丢弃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精髓!
  于是我决定对这次活动作较大的改动。
  首先是教学目的,我初步定为:
  1、领略古今中外形态各异的桥梁,了解丰富多彩的桥梁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激励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其次是活动方案的制订。经过学生充分酝酿,我们确立了这次活动分成三大组:
  1、科学组,专门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桥梁的资料,做成卡片。
  2、文学组,专门搜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以及桥的故事传说等等。
  3、乡土组,选择家乡的一座或几座桥,挖掘其历史文化意义。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故事、体会、报告均可。活动准备时间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转瞬即逝,成果展示课来到了。(期间,时有学生跑来请教,我也作了些理论性的技术性的零星的指点。科学组上场了。组长与他的助手,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古今中外名桥的简介与图片。这种展示本来无非是放放幻灯,看看文字,枯燥得很,但由于成功运用互动方式,加上漂亮的PPT页面,竟然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极大兴趣。接着是文学组上场。围绕着“桥”的主题,一会儿背诗、一会儿猜谜语、猜厩话,一会儿又对上了对子,最后还不忘自己组的文学本色,一首配乐朗诵的《再别康桥》听得在座同学如痴如醉。
  最后上场的是乡土组,组长手捧大大小小一叠资料上来了。他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过程,并宣读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白马桥阻击战小型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以翔实的资料、严密的逻辑,证明了这次战役的历史、现实双重意义,并甚至有模有样地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开发、保护凤凰山、白马桥”,把“白马桥阻击战”搬上银幕等等建议。
  这是何等的精彩啊!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根本无法企及的。只有新课程、新课程的载体之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使然。细究起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新课改所追求的学科渗透成为了可能。科学组通过搜集世界各地名桥资料,让大家领略了丰富多采的桥梁文化,提高了文化素养;制作PPT页面,让语文学科与计算机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水平与语言文字编辑能力。
  新课改提倡的课程渗透不再是一句空话、不再是纸上谈兵。
  2、综合性学习活动,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新课程强调学科渗透,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综合,但并不能忘记她仍姓“语”。展示课上,文学组在活跃的气氛中,给全班同学献上了丰盛的“桥之宴”:优美的诗词、工整的对联、令人捧腹的谜语、回肠荡气的朗诵、言简意丰的成语与俗语,还有穿插其中的对联的知识、猜谜语的技巧,以及乡土组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调查报告的体例、写作方法,无不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
  3、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得以实现。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上述活动中,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搜集、整理材料,自主展示学习成果,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搜索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策划活动的组织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适应社会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学生们发现,完成一个项目,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比如为完成《白马桥阻击战小型调查报告》,乡土组有大组长,有小组长及其组员。大组长负责项目分工、报告定稿,小组甲负责搜集地方志、民间传说,小组乙负责采访、实地踏访战争遗址,小组丙负责上网查找“江八点”以及胡锦涛、连战等人的有关讲话,小组丁负责起草报告、润色报告等等,集团作战、分工合作,缺了哪个环节都不行。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基本素养。
  5、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上述活动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社会之间,都必须有广泛的接触。起始阶段,因缺乏经验会碰上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人际交往的障碍;经过请教老师、长辈,组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不断的磨合中,距离拉近了,隔阂消除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走出课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实现语文的社会性功能,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有多种属性,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等等,综合性学习决非是语文的全部,但作为一项学习语文的训练活动,是大有裨益的,她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力帮手,她是学生展现自己的亮丽舞台,正可谓“给点阳光就灿烂”!
  
  傅胜团,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