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链接生活 点击语文

作者:吉敏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只有“链接”生活,点击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活力。
  
  一、环境布置生活化
  
  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插秧式的桌椅……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整齐划一,但它却缺乏一种温馨的乐学环境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我们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将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风格。春天,碧绿的草地,飞翔的燕子,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在“满园春色”中学习、生活;夏天,茂密的树林,火红的骄阳,让学生在“林中”学习;秋天,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田,让学生在一派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各个角落,开设“生物角”、“时事角”“图书角”、“环保园地”等。在如此富有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又怎么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呢?
  
  二、课堂设置生活化
  
  1、转变观念,营造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我们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时而是“导游”,时而是“主持人”,时而又是“魔术师”,将课堂变成“超市”、“游艇”、“播音室”……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空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个性张扬的生命。
  2、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学《松鼠》一课,大多数同学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比较熟悉,而对松鼠驯良的生活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特点则了解较少。我们就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把松鼠在大森林的生活觅食的情况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利用复合投影把松鼠搭窝的步骤演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其乖巧的性格特点。通过电教手段的应用,再现了“情景”,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
  3、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语文教学生活化必须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合作交流,使他们逐渐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记叙类文章,如《(白毛女)选场》、《寓公移山》等,我们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学生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合作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对所扮角色的心理体验也加深了。对于一些知识性强、操作性强的文章,如果光凭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且不知所云。教学《苏州园林》时,让学生亲自到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名园走一走,亲自感悟一下苏州园林的特征。
  
  三、作业扩展生活化
  
  1、查考性的。如学《一面》之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鲁迅生平业绩、生活轶事的资料,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做准备,并培养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探究性的。学习了《心中的鹰》和《鹤群翔空》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就“同样写鹰,为什么前后两篇文章‘鹰’的形象反差如此之大”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较阅读。
  3、专题性。如海安争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期间,围绕“爱我家乡,美化海安”这一主题,组织“了解海安”、“我爱海安”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找资料、看变化、写日记、出小报、写征文等形式反映出来,引导学生去生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生活的主人。
  
  四、课外实践生活化
  
  修订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砺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如教学《春》时,我们就组织了有关“春”的语文实践活动: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文章等,经过取舍加工,编成小报,举办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春的世界”。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或放飞多彩的风筝,嬉戏河里活泼的游鱼,亲吻那柔柔的小草;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作文、或吟诗、或绘画、或高歌。学生会在盎然的兴趣中加深对“春”的体验,丰富了“春”的语言,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相得益彰。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吉敏玲,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