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
作者:董玉叶 周惠芳
“一体两翼”之说即为:“一体”就是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一是开辟语文教学的第二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二是强化语文环境影响,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独立地、主动地学习语文,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语文学习一定要拓宽语文活动的空间,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设置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构筑立体的语文学习模式,以读写听说为纽带和桥梁,强调课文学习中的“侧重点”,突出单元教学中的“核心点”,把握语文知识与智能结合网络上的“联络点”,真正提高全体同学的语文水准和培养同学们优良的语文素质。
“一体两翼”以读为基石。大脑科学研究表明:大量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语感、活跃大脑,还可以发展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读书的习惯,从读中去模仿民族语言的形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训练对语言的品味、感悟能力。“操千曲然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课内认认真真地读,课外仔仔细细地读;精读时字斟句酌,速读时领略旨意;集体读时声情并茂、通力合作,单独读时入境入情、细心咀嚼;以传统方式阅读时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走进网络世界阅读时要去伪存真、务求高效……,只要重视阅读,强调阅读,落实阅读,就能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支撑点。
因此,读是语文教学“一体两翼”的基石。
“一体两翼”以写为驱动。面对学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雅俗不一的情趣,必须打开写作主体的封闭式的思想黑箱,注重同学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成为张扬个性、表现需求、洞悉社会的渠道:时髦观小议、追星现象趣谈、成长的烦恼、生态环境的恶化、北京申奥艰难历程、9.11的恐怖与伤感、伊拉克核检查的惊险、美英对伊的开战、网络生活的虚拟与夸张……不断拓展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寻求新的心理体验。
要想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克服同学中“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克服不求长进的心理,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接近作文,写好作文。只有全身心投入到作文训练中的学生才能对作文好之乐之,才能真诚地热爱和拥抱生活,才能以诚实的态度书写对生活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只要老师适当引导,同学们灵感的火花就能触动蕴蓄已久的情怀,写出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因为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体两翼”的驱动力。
“一体两翼”以听为氧吧。众所周知,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象其它学科那样立竿见影、呈阶梯式上升,而是潜移默化、呈螺旋式前进的势态。学生知识的汲取、信息的获得、教学内容的转化都必须依赖于听这个环节。可以说,听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是教与学信息网络上的联系点,是双边活动中的交换区;没有行之有效的听,就不可获得教益,受到启迪。会听的同学能听出要领,听出情趣,听出精髓之所在;不会听的同学可能会本末倒置、顾此失彼,落了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结局。所以,一个聪明而又会听的同学,必定会从别人的言谈中感受语言、积累知识、捕捉灵感、掌握技能。如在听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时,能否听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内在涌动?是否听出了“润物细无声”时的“无声胜有声”的深层内涵?能否听出小草钻出地面时的窃窃私语、冰碎之后小河的尽情欢歌、嫩绿原野的无言表白?所以,养成听的习惯、训练听的技能、营造听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内掌握听的规律,课外加大听的力度;正式场合听出社会动态、焦点问题、人与自然的相克相容,非正式场合听出信息的交流、友谊的价值、心灵的撞击……只有多听、乐听、善听,在听中分析,在听后辨别,才能真正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们说,听是语文教学中“一体两翼”的氧吧,因为,它能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
“一体两翼”以说为舞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为了达到说话时“音准气足,字正腔圆,思路清晰,详略有致”的效果,必须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叙事时能围绕中心,抓住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线索,让听者清楚地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感人;议论时力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语言做到鲜明、简洁、有力。需要渲染的时候,能引经据典、汩汩滔滔,改变过去讷讷不语的状况;需要用语精炼的地方,能做到概括而不繁琐,准确而又鲜明,惜字如金却能说明问题。
“莫道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只要强化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功能,就一定能摆脱那种滞后的、片面的、短期的教学模式,探索到一种开放型、多元型的教学思路,构筑起坚实的语文教学平台,中学语文的教学园地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董玉叶,周惠芳,中学教师,现居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