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走出初中写作教学的盲区
作者:谢增伟
笔者在一所规模较大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做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所教学生都是从各地普通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我校的,他们的入学语文考试分数大多为中等,部分还可归于上等。但是在十几年的教学里,却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表现为写作基础总体薄弱,具体表现为记叙文写作水平稍好,而论说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水平低,基本不具备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写作水平。与这些学生交谈,才知道他们对于一些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了解和掌握,处于一种简单感性或模糊未明的状态中。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了其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是:1、学生写作文不事先拟定主旨、论证中心或说明中心,即便是写成作文以后,自己也难以自我概括出这些要素,有的学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主旨、论证中心或说明中心,只能在被提问时说个大概;2、学生多少了解什么是记叙文表达方式,但是不能准确识别,更没有自觉运用的意识;3、学生们大体知道何为文章“线索”,但是不能在具体文章中准确分析找出,自己进行作文练习也不会运用“线索”知识而设定它;4、学生们懂得一些诸如“叙述方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概念,但不太会鉴别,也不会使用。
正是这些问题使得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笔者想到,这些问题本不应该存在,因为语文课本的范文中都含有这些知识点和可以借鉴的范例,由教师带领学生们抓住它们,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它们,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是,为什么一批又一批考入我校的学生都表现出同样的不足呢?答案只能是,在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盲区。分析这种盲区产生的根源,应该是:一些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写作知识和运用技能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缺失,停留在“只要能写出作文就行”的低层次要求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虽然教过大量范文,但是未能真正做到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脱离或丢掉了范文的写作示范作用。
笔者认为,以上从初中毕业生身上发现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纵观人的一生,其常用文体文章写作能力的基础主要靠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奠定,如果我们未能使学生在此阶段真正掌握写作常用文体文章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能,造成他们写作能力薄弱,就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水平、工作成就、个人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近些年来,一些高等学校的教授、专家对于大学生、研究生的中文写作水平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已经表明了普通中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不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普通中学培育学生具备应有写作水平的任务尚没有全面达到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和阐述,笔者诚恳呼吁:初中作文教学需要尽快走出长期存在的盲区。笔者根据自己摸索的作文教学经验,对于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走出上述盲区,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发挥课本范文对于学生写作的示范作用。
作为选入语文教材的范文,其示范作用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写作示范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备课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即要把范文所荷载的写作知识、方法以及技能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给学生,启发他们理解和接受。如果教材设计的习题缺乏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应当加以合理补充。测验和考试时,应当加入这一方面的试题,引起学生的重视。每学期都有一本范文篇数可观的语文教材,如果教师在讲授其中每一篇范文时都引导学生借鉴其写作的成功点并进行系统的写作练习,则学生在几年语文学习之后,就完全能够掌握可观的写作“真经”。
2、在每一次进行写作练习时,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主旨(中心思想)、中心论点、说明中心等的确立或提取训练。不能允许学生提笔就写,而应该要求他们先拟定自己习作的主旨(记叙文类)、中心论点(议论文类)、说明中心(说明文类),并且在作文的正文誊抄完毕后,将这些要素写在正文的下面,上交教师审查和评价;也可在正文誊抄完毕后直接将作文交给学生自己互看,互相提取文章主旨、中心论点或者说明中心并且互相交流和确定,然后交给教师评判。以这两种方式来强化学生们对于主旨、中心论点或者说明中心的重视,养成他们写作文章必须确定写作中心的良好习惯。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写出的书面作文中心鲜明,而且还有益于他们的“口头作文”——可以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言简意赅。这一训练在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麻烦,产生一些应付情绪,但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质量上的标准,严格把关。经过一到二年的磨炼,学生会逐渐习惯并真切获益。
需要强调的是,进行这一练习应该结合课堂讲解的引导;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范文是怎样确定中心的,范文在确定中心方面有那些值得学习之处。这样的紧密结合,可使学生学有心得,练有借鉴,较快地获得能力的增长。
3、在每一次进行写作练习时,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表达方式”的有意识的训练。“表达方式”会不会运用,运用得合适与否,对于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的水平有着直接关联,能够理性地使用合宜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文章思想内容的传达才会比较通畅而充分。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作文誊抄完毕以后,用笔划出作文使用“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或“抒情”的句子并相应注明表达方式的类别(不必全部划出,选择自己认为典型的划出即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对所划句子进行审查,好的或有问题的都以眉批加以肯定或纠正;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作文正文的后面简要举出自己的习作中“表达方式”用得好的例子。用以上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使用“表达方式”的意识,以不断提高他们对于“表达方式”的理性认识水平和感性使用能力。这一训练在开始的时候,学生也可能会觉得麻烦,教师要向他们讲明一个重要的道理:范文之所以写得好,“表达方式”运用得当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举出使用“表达方式”成功与否的实例来端正学生的认识,激发他们认真练习的积极性。
4、许多学生写作记叙文不会确定线索,而确定线索是把思想感情和人物事件写得集中、清晰、鲜明所必需的,是确保文章主旨突出所不可缺少的。教师应该向学生尽可能浅显地解释有关线索的知识,同时用对于课本范文线索的透辟分析加以印证,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和学会运用线索来提高其记叙文写作水平。学生完成记叙文习作以后,教师应要求他们在正文后面写明习作的线索,以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确定线索的工作做了没有、做得如何。对于做得不好的,要具体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敦促学生今后改正。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互相提取对方习作的线索进行交流和讨论,或者由教师抽取部分学生的习作的线索在全班讲评。
5、要写出合格乃至水平较高的记叙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正确使用必要的叙述方法、论证方法(反驳方式)和说明方法是必不可缺的。课本范文正因为较高水平地使用了叙述的、论证的或说明的方法,才从一个方面确保文章能够产生较高品质。叙述方法中的“正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等;论证方法中的“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理论论证”、“举例论证”等;说明方法中的“定义说明”、“解释说明”、“引用说明”、“插图说明”、“数字说明”等,学生们如果能够在教师启发下,借助范文把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原理一一搞清楚,并且在习作中坚持使用,则其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写作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作文簿右侧的空栏里随着誊好的作文内容写明此处主要使用了哪种叙述方法、论证方法或说明方法以供教师评判。练习的次数多了,学生就能形成主动使用各种“方法”的习惯。
与以上五条建议相配合,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要以学生的作文为实例,就此五条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内容作总结和评议,好的要指出好在哪里,差的要指出问题所在。这样的讲评会因为材料来源于学生习作、符合他们的现有水平而引发他们产生兴趣,收到巩固各种写作练习的效果。
实事求是地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难度相当突出,它是一种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并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保障才可能取得成效的工作。但是即便如此,既然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实际地存在着,既然包括高校在内的一些单位或领域向中学反馈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欠缺的信息,就说明中学的写作教学确实存在着盲区,语文教师就应该正视。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走出这一盲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走出这一盲区的有效教学手段。经过数年努力,期望达到扭转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不达标之局面,切实完成好中等教育阶段赋予语文写作教学的历史使命。
谢增伟,男,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