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古代诗歌与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教育
作者:黄德烈
一、古典诗歌的素质教育价值
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题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面对生活和创造生活。可以说,古典诗歌是社会人生经验的浓缩,是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结晶,可以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青年学子美好的心灵及健全其人格。
1.古典诗歌是植根于心灵的艺术。诗是和谐艺术的典型,尤其是中华诗词,节奏抑扬,韵律回环,对偶整齐,最能体现民族语言声情摇曳特有的和谐音乐之美。学生读诗、写诗以及接受诗的熏陶,使之在开掘美、认识美的过程中,启智、移情,受到深刻感染,认同而内化为素质的底蕴。接受诗教的人生,终生如闻弦歌,如沐春风。人自幼涵泳其中,即使不能完全理解诗意,但仅仅是诗的语言和谐之美对精神审美的影响作用就极大。随着理解的加深必使终生受益。
2.古典诗歌是以情感人、动人于心灵深处的艺术。这是教化功能的最大化,从而养其心、种以德的根本原因。《尚书·虞书》记舜关于“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一段话,既说明诗和乐是不能分割的和谐整体,还说明以诗乐为教的目的是移情养性即养心。荀子在《乐论》中明确指出了诗乐为教的作用机制:“……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其感人也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强调了诗乐之教“其化人也速”的原因在于“其感人也深”。《礼记·乐记》进一步指出:“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即是说,诗乐发自内心,也通过感动内心而起作用,与礼即行为规范的外在约束作用相辅相成。朱熹在《诗集传序》中指出《诗经》是经过了孔子的甄选;已达到“思无邪”的标准;这就是《诗》具有教化作用的根本原因,也从而为诗教之所以能养心种德的内化作用和自律机制做出了理论上的说明。
3.古典诗歌严肃的家国、人生、道德、品性等主题思想,通过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而打动人,或振聋发愤,或润物无声,无异于打上一层道德底色。尤其是中华诗词言志抒情的传统,使其相对于其他艺术样式而言,能更为全面地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作出形象传达,无论其涵盖面、深入度还是精炼性都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且其中不乏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杰作。进德修身、勤学勉行、爱国忧民、节操正气,求真远志、廉洁勤政、勤劳节俭、尚贤举能、团结乐群、齐家睦邻、谦恭礼让、真情挚爱、惜时爱物、游艺移情等古今中华诗词的常见主题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和节操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光华,从而成为对当代公民养心种德的用之不尽的教化资源。
4.古典诗歌传递和普及中华文化的元典精神,历代诗家之言,莫不概括地、无数次地反映中华文化最典型的内容,给民众以濡染。诗教使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汲取为人处世的精神力量和中华气质。聆听和认同中华元典之声,人们常常是带着肃然的敬意,与经典对话,与圣哲同行。诗教使这种交流生机盎然地活跃在自有诗以来的中华民族发展的岁月中,跨越时空,穿透历史。中华精神的许多重要思想、观念,多以文始而以诗传。或者说,以诗为载体,再加上以情感人的传递,以美感人的影响,而从历史走向今天,从圣哲走向大众。可以断定,这艘满载历史瑰宝的人文方舟还将坚定地驶向未来。
二、中国具有诗教的优良传统,以诗为教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从春秋时代开始,孔子就开始了利用《诗经》进行教育的尝试。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古典诗歌作为教育的手段。宋代谢访得《千家诗》:“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重蒙,甚便。”(清黎恂语)正如《唐诗三百首题辞》所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唐末胡曾的《咏史诗》以及宋代杨简《历代诗》等,曾被用作教材。明代程敏政《咏史绝句序》中说:“余家居,见塾师以小诗训童子,乃首以市本无稽韵语,意甚不乐。因以所记古七言绝句咏及史者,手书授之。上之三代,下及宋元,凡二千余年,以时比次,得数百篇。又以其很杂而不便于一览也,加汰之,存者二百篇。其间世之治乱、政之得失、人才之邪正贤否,大批略备。”《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荷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诗选本。作者说:“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神童而习之,百首亦莫能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更成了俗谚。古代选拔官员也多测试诗歌写作能力。唐代科举取仕,做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入仕和进人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也使这个时代的国民素质获得了提升。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做诗,就是这种氛围的反映。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记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土出身。”廷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因为,从诗歌作品的写作和欣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操、素质。因此,今天运用古典诗歌来进行素质教育正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
三、古典诗歌的素质教育方法探讨
当前古典诗歌课文讲授的方法不足表现在:把古典诗歌当作一般课文来对待。对于其文体的特殊性注意不够。学习古典诗歌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别水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而不是盯着被肢解的词语和外在的几个条条特点,否则就浪费了这一宝贵资源。
(一)传统方法的新运用
1.讲读法
讲读法是传统的方法。其好处在于由教师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学生串讲、分析。这种方法不能一概否定。特别是对于较艰深的作品、用典较多的作品,表现对象及创作背景较复杂的作品,均应讲而读之。但应加强引导性和交互性的运用,避免教师单方面地解说而缺乏与学生的交流。讲读是引导,应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否则就容易单调枯燥,学生容易反感。讲读应发掘出学生不易把握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字句的背后看到更深广的意蕴。
2.朗诵法
朗诵法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来体会诗意、诗境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诗歌的情境、意蕴。但应在教师向学生充分解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后引导学生进行,否则效果就不够,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形式而已。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应引导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应以200篇为宜(包括散文),古典诗歌,应占70%。诵读法可以个别的朗读,也可以集体的朗读;可以比较式的朗读,也可以竞赛式的朗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理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