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谈教师的教学语言
作者:朱 琳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由于学习的任务比较重,他们很难有多余的课外时间,所以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我们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地钻研和理解,在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褒贬分明,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在驾驭课堂语言时要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只有生动有趣才能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授课时,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搬迁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老舍先生讲课就出语风趣,在讲到文艺作品要写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他讲到:“要把人物性格描绘得一看就知道像谁,至少也得像他二哥。”这样一来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写作。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当然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因为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很重要,他们总是很重视教师给予的评价。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当某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应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从XX角度考虑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
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文雅、优美。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难教也是学生难懂的,很多学生怕学文言文,我们在教文言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提到的某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生活道理等在导入时针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我们在《鸿门宴》的教学中评价项羽时可以这样说:“对于项羽我们爱恨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有人则觉得他太过于狂妄自大。你对项羽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些呢?”这时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于是,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弗洛伊德说:“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让我们针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体裁内容,正确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受教育者的行动服从于教育者的意愿,成功的带着学生走向教材。
朱琳,女,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