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摭谈
作者:张军旗
一、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创新意识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必须从问题情景的创设做起。“问题”有时是学生对文本理论自发提出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释之导之。问题创设要使学生“跳起来摘苹果”,让他们在“差距”中,在“跳跃”中思索、感悟、挖掘、变通,激发他们发幽探微,沙里淘金的兴趣,从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我在教《散步》一课时,在解决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为了探讨被人忽视的妻子和儿子的人性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在“我”解决分歧时,并未写到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此时两人的表情及心理活动。通过这一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纷纷展开大胆的想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学生从文本中理解了妻子是贤慧的,儿子是乖巧的,并作出合理想象,令师生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只要学生的思路和结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那么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培养。学生假如具备了这种创造性品质,就会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二、推行开放教学,激发创新活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民主、开放、平等和愉悦的氛围中孕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开放探究的语文教学要从认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它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互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宗旨。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惟妙惟肖的演出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了文章主题,并且产生了再创造的欲望,写出了高质量的《皇帝的新装》续篇。又如我教《信客》一课时,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具有“拐杖”的问题:你觉得“信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举手回答非常积极,最后从众多答案中归纳出信客是一位任劳任怨、宽厚待人、恪尽职守、诚信无私的人。在学习此文尾声时,我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延伸题:学罢此文,你有什么感想?或写或说或唱或画点什么?想对“余秋雨”、“老信客”、“年轻信客”说点什么?这时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有的写了一段对作者的肺腑之言;有的作了一幅对联“化蝶绝唱传千秋,信客精神扬万代”送给年轻信客;有的唱出一首“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送给老信客;有的画了春蚕、红烛等画送给信客。实行开放式探究教学,能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思考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放飞想象翅膀,开发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元思维拓展。在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中,可以根据文本中空白进行续写续说,补写补说。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想象填补省略号等的内容。如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练笔题:假如菲利普一家在船上遇见了暴富的于勒,请你发挥想象,创设一下又将是怎样的情景呢?再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时,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先通过文本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再强化两者的异同。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任意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次递进联想。例如:本质和皮球,示例:木质→田野→足球场→皮球,或:木质→商店→塑料厂→皮球,或:木质→家具→货架→皮球……你也来试一试,完成下面的联想:(1)天空与茶;(2)钢笔与嫦娥。这时学生想象的翅膀同时展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素质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创新的快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可开展如下三种活动:一是通过编课本剧、话剧、讲故事、演小品等活动形式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二是通过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通过创办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刊、进行采访、调查等读书活动及举行作文、演讲、书法、诗歌朗诵等各种类型的竞赛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创新意识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军旗,教师,现居湖北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