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作者:卢永生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感触较深,过去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导致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毕竟,阅读与写作相互有着密切联系,无疑,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南,是我们教学的航标,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把握阅读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首先,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个孙悟空;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
  其次,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挖荠菜》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总之,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又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本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才能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学生也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结合,他们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所反映的深层内涵。
  第三、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背影》,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事实事例;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父母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等,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体验,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此外,朗读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体验朗读等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第四、注重略读、精读
  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收到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了理解文本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种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地思考。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
  
  卢永生,教师,现居贵州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