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读写笔记与作文训练

作者:王 涛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光靠课堂教授的那点知识远远不能够。面对高考那半壁江山,还必须开辟写作的第二课堂,读写笔记就是写作的重要阵地。
  君不见,为了应试,有的老师、学生死抠课本,颠过来倒过去抱着课本打转,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看课外文,堵塞了向社会吸取营养的渠道。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这棵大树逐渐枝繁叶茂的今天,读写笔记更现出其特有的魅力,那就是使学生由“不爱作文——被动作文”到“主动作文——喜爱作文”。
  做好读写笔记的第一步——摘抄。曾经有人说过:“再淡的墨水胜于最强的记忆。”摘抄的前提是阅读,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要知道书刊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涵盖着诸多的写作技巧。摘抄时还要讲究方法,首先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规范的典范时文。其次,摘抄时要揣摩作者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突出主题的诀窍,要揣摩文章的表现技巧、表达手法。第三,摘抄时不必全文摘抄,可以或摘要点,或摘片段,或摘名言警句。第四,摘抄后要辅以简短的点评或心得体会。通过摘抄,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中我也发现了学生的许多特长,有的配以题画、插图,美不胜收,有的配以自家点评、读书感悟,颇富哲理。
  做好读写笔记的第二步——练笔。一味地摘抄并不能尽快把写作水平提高上来,更重要的是要亲自练笔。为此,我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为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完一些重点篇目后,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从中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以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例如,学完《项链》可续写玛蒂尔德听说那一挂是假的会怎样,学完《庖丁解牛》可对“庖丁解牛”的经验来谈发散联想,学完诗词后可鼓励学生写出昂扬积极向上的诗作。其次,结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淡化文体,采用定期命题、半命题、开放性命题的方法,注重立意的新颖和语言的优美,注重联想和想象,使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得并提高写作能力。例如,通过设置特定场景,进行水的联想,星的遐想,最能触动你灵魂的人和事的联想。
  通过长期坚持读写笔记训练,通过展览、评比,同学们从中获益匪浅,并视读写笔记为练笔场所、心爱之物。
  首先,架起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这块自由诚实的王国里,同学们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同学们的或喜或忧、或歌或泣、或褒或贬。梁月萍同学的习作即是一例,内容是写她的同位曹荣桂同学家里只有生病的爸爸和六十多岁的奶奶,生活十分困难,但她却自强自立。文中写道:我很想帮她,但我不知该怎么做。相比之下,我得到的太多,而她连最起码的母爱也没有。我想帮她,又怕她不接受,因为她很有自尊心。……我真想写一本书,把我同位的故事写进去,让每个人都知道她是多么不平凡、多么坚强的一个女孩子,我想这本书的题目应该是《一个十七岁女孩的故事》!老师,我真的很想帮助她,但不知怎样做,现在该交学费了,她有时说为了家不想上学了,我鼓励她继续上学,考上大学,将来才有保障,我这样做对吗?老师,请建议一下怎样使她继续上下去呢?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后深受感动,不仅仅是文笔,更是内容,以及那真挚的思想,因为这正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机。当我在全班朗读这篇文章后,许多同学潸然泪下,并在全班掀起了为曹荣桂同学捐款的热潮。
  其次,张扬了同学们的个性。古人云: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作的灵感往往孕育在生活的不经意的瞬间。所以,在读写天地这块大舞台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灵光闪现,适时点拨,让其拓展思维空间,使他们的文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另外,我还允许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展示自己的个性,因为这也是高考作文的亮点所在。例如学完《孔雀东南飞》,我提出了“难道刘焦二人的结局就得以死徇情吗?”这样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真是百花齐放,有的谈到是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必然,有的认为不如为了爱而私奔,有的说如果在今天又会怎样怎样等等。后来我在一些同学文后写道:独特,善思,有个性;乐学,创新,有潜力。
  再次,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读写训练使同学们的文笔已今非昔比。周蒙同学原来语文成绩一般,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写作,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她逐渐喜欢上语文课,并喜欢上了写作,语文成绩更是有大幅度提高。她曾在读写笔记中写道:……感谢老师,是老师的辛勤指导,我才会取得进步。想想以前的作文水平很低,文章又短又枯燥,索然寡味,让人望而生厌,再同想刚开始写读写笔记,全是迫于无奈,老师规定一周四篇,我暗自想简直是浪费时间,于是我应付地抄了几篇,自己也随便地想了几句。发下来的时候,我还暗自捏一把汗,怕挨批,但是,当我打开笔记本,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红红的‘优’字,那‘优’字里透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一股推动我重新开始的力量。那一行行批语,严肃认真,寄托着老师的期盼,而我……,相比之下,我不禁自惭形秽,于是我开始努力认真地去写去积累,为的是能够对得起老师那一行行真挚的批语,那一句句关心的话。由此看出,学生积极地写作,老师认真地批改,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真正走上了作文的成功之路。
  
  王涛,男,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