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如何开展普通职校语文教学

作者:史春华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研究和反思职业教育课程的氛围也越来越浓,职业学校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放在首位。语数外基础课程,应如何实现“为就业”的导向作用,已引起职校领导和老师的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在普通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呢?
  (一)教学大纲应圈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
  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主张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也就是说,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跳一跳”之后就能接受。普职语文课程目标定位不能太高,不能在语文专业知识上耗时耗力,应参照学生可视未来就业岗位的实用性,制定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的总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引下,更多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举个例子,一堂课,若让学生强记下20句古文翻译,还不如让他学会拟一条通知或写一张便条来得实在。因为古文翻译,离开了语言环境很容易遗忘且就业岗位上用不到它;而无论什么岗位,开会的通知、请假的便条总是用得到的。
  普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不少依然是错字连篇,甚至连一则申请书或一封求职信都不会写,书面表达能力低得可怜,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所受的语文教学,并没有给他们相应的文学素养,没有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所以,能流利地读一则介绍本专业知识的文章,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较有条理地写一封求职信等等,都可成为“最近发展区”目标。
  (二)教材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性。
  普职语文教学改革应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几十年不变的《荷塘月色》、《阿Q正传》,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文章可以“下野”了。教材要能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文秘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侧重于学生说、写能力地训练。教材要多穿插语文实践活动,像招聘会、模拟法庭、辩论赛、现场采访等活动较适合学生的专业要求,能为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教材范文求广求博,全面打通文、史、哲学、艺术、宗教、网络、影视文化、音乐歌曲、广告文化、时尚服饰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界限。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课堂讲授不求精细,力争让广大的普职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大语文教学观念”中,通过有限的学时触类旁及到多领域浅层次的文化常识,以增长见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其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哪怕博得一个“见多识广”的美誉也是好的。
  普职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第一、二学期应突出基础知识,第三、四学期,侧重体现“专业”和本校、本地特色。
  (三)教师要摆正文化课与专业课的主次关系。
  普职语文首先应该定位在它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其次才是一门“培养学生语文基本文化素养”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突出为专业服务的工具性的一面,对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测试,若能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则更好。
  当然重视专业课并不是不要语文课了,大多普职学生已失去了接受大学文化熏陶的机会,因此有必要进行基本的文化素养的培养。还有,一些学生常常不理解、甚至错误地理解专业学习的内容,这是缺乏语文知识的缘故,正如建造一栋楼房,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语文基础课与专业课有许多内在联系,摆正基础课的位置、学好基础课对提高专业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倡导全新的教与学的方法,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每一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淡化语文的文体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教学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就业打基础。
  总之,职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普职语文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就业目标,删繁就简,大胆摒弃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用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知识概念,把握好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必须”与“够用”的尺度,体现“应用性”原则,真正做到“学是为了用”。
  
  史春华,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