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用
作者:董来国 占二得
董:我很乐意能有机会借助《语文教学与研究》这本语文界权威杂志和广大的语文教师同业来谈谈语文教学问题,也希望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彼此共同探讨语文教学问题,以期达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益。
占: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千方百计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真有一种“只要想到的,就都做了”的感觉。是什么导致语文教学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呢?
董:我认为影响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常见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以来,不少的语文教师和学生语文视野不开阔,在语文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陷于了死胡同,被有限的语文课本、被有限的语文课堂所左右、所局限,成了井底之蛙,导致“大语文”成了“小井底”,教学的效益当然受到极大影响。二是教学呆板,内容枯涩,课堂死水一潭,学生不感兴趣,效益肯定不高。三是部分教师单纯追求课堂五彩缤纷,场面热闹,但内容空泛不充实,重形式、轻内容,教者“做课”,学生茫然,何谈效益?
占:这些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阻碍作用。那么,如何克服语文教学中的这些弊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呢?
董:这个问题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长期共同探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有趣,学了有用。“有得”,就是每上一节语文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有趣”,就是让学生学得有趣味,语文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出现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有用”,就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力、观点方法等用之于实际,重视学用结合,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会读、会说、会听、会写,终生受益管用。
占:是的。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有趣,学了有用,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效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您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作哪些方面探索呢?
董:探索语文教学途径很多,我认为,主要应在“大、宽、实”这三个方面下苦功。所谓“大”,是指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要坚定不移地走“大语文”教学之路。语文教学比比是课堂,处处有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这个知识大海中,不能把学生只引向大海中的一个岛屿上去寻宝拾贝,开放的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历和成才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语文大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乘风破浪,去收获喜悦。一方面要大力倡导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本质特征的“大语文”教学观,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多进行有得、有趣、有用的语文学习训练,如:周记练笔、经典影视欣赏、课本剧演出、辩论会、报告会,课前2分钟背诗、课堂5分钟演讲、文学社团、社团刊物、小记者采访、手抄报、社会调查等。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博览群书。告诉学生,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为语文之本。要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读书,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那样“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从而使语文学习走出封闭,融入时代,使学生语文越学越大,越学越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觉有用,语文教学效益不言而喻。
占:这种“大语文”观,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矫正老师们的错误观点——这样大范围的学语文,会把学生引上歪路,耽误了学生学习正课的时间;或者,即使赞同这种做法,也认为取得效果的时间长,也不愿意这样做;这种“大语文”观,也有利于指导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那么,你说的“宽”该如何理解?
董:“宽”,一是宽松。走“大语文”之路,需要开放民主的课堂,而开放、民主的课堂,需要宽松的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下,师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无拘无束地互动,产生思想、心灵的碰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只有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自主、合作、探究”,才得以切实开展。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独领风骚的单极表演,倡导宽松学语文环境,要坚持“三个凡是”:凡是学生能想到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说到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话实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便于及时调整反馈,控制好语文教学过程,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二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语文学习是有特殊性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回答恐怕很难如师所愿,教师应抛弃唯全、唯美的标准,在课堂上要树立“学生没有愚蠢的回答”的人本意识,要把信任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启迪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把和蔼可亲的微笑留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把教师对他宽容心自然过渡到喜欢你的教学,达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果。
占:这种“宽松”、“宽容”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互信的教学氛围,有利于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主体地位的作用,这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益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对“实”,您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实施的?
董:语文教学要实中求活,活中见实,活实相济,相得益彰。我这里只想从“实”的角度再说几句。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一个“实”字。一是要老实。有的语文教师,为了一味追求课堂“活”,表面看来满堂欢、满堂笑,到头来只是满堂空,学生收获甚微。我说语文教学要老实,就是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出现花架子,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搞笑课,要实打实把读说听写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二是要真实,不掺水。时下各种示范课、竞赛课、比武课,比比皆是。于是那些参赛的教师为了获奖,一人备课,全组审课,动用全校语文教师集体力量,动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班试讲,几经周折,甚至有的还将要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提前告诉学生,语文课堂居然也出现“托儿”,教师们戏称“课托”,可谓准备之充分,考虑万无一失。到时教者按设计好的方案在课堂上作一番表演,结果当然是设计新颖精细,形式灵活多样,教者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如鱼得水,这种“做课”,实在是语文教学一大误区。大家想一想,我们语文教师都叫语文难教,负担很重,如果堂堂课都如此准备,你纵有三头六臂,恐怕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样的示范课、竞赛课、比武课不真实,水分太多。再说,学生学得如此之好,这样的课也不需要教师去教。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求真务实,不能糊弄自己,欺骗他人。三是要扎实。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去抓好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要扎实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该背的一定要背诵,考试题虽然很“活”,但“死”是“活”的前提,我们要“死去活来”学语文,只有这样,何愁学生知识不扎实,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语文教学这片田园,定会“风景这边独好”。
占:“实”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只要抓到了实处,做到了实处,落到了实处,语文教学的效益肯定会提高。
您的建议对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谢谢您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