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技工学校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作者:孙学勇 左松良
一、技校语文素质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语文教材就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草园,丰富多彩的内容犹如姿态万千的花儿,课本素材的充分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
孔子曾对子路说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意思是只有好学,才能树立是非标准,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如荀况《劝学》一文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吾”,一种是“君子”。“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成为道德高尚,才智卓越的人。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对于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完善自己的重要性。懂得了这一点,再让学生举在技校学习如何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如何假舆马,假舟辑的例子;举锲而不舍,用心专一而获得成功的往届生在社会上大展鸿图的例子。巩固他们爱校,爱专业的思想,从而明确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正因为技校学生思想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学习才差,因此语文作为载道的工具就特别体现其德育优势,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每一篇课文中挖掘出德育的要素(当然不能上成政治课),把它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科学地、适时地、恰当地结合起来,乃是使学生成人与成才的要素。
二、技校语文素质教育起点要低,但要求不能降低
由于技校学生基础差,所以教学的起点要低,施行教学方案要从大多数同学出发,传授那些大多数同学能接受的最基础的知识,反复练习、巩固,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加深。考核时试题要紧扣课本,注重基础,题目浅显,以大多数同学能及格为度,避免考分过低,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基本环节要抓实,课前预习要到位,如果说语文预习为“水到”,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渠”也就成了。预习好,听课效率就高,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求不降低”就是在规范上做文章。要求学生作业按时交,书写工整,格式统一。错题要订正,作业、作文中的错别字要订正。练习册要与老师教学同步前进,不定时地收交检查,以免放任自流。适时总结,对好的表扬,对不好的批评。
作文要与课文教学结合,要与文体知识的训练结合,还要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自然对写作就产生了兴趣。再加上适时讲评,集体评改,范文推荐等措施跟上,学生写作定能长足进步。
三、技校语文素质教育一定要注重适用性
(一)技校语文素质教育应以“说”作为突破口。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具有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功能。”因为技校学生要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早踏上社会,他们接触社会上的人们更广泛,常言道:“吃不得要死,说不得要输。”社会交往,语文为先。社会交往中,一席关键性的谈话,可以扭转乾坤;语文技巧好,本来办不到的事可以办到,打不开的局面可以打开,在工作中可以多取得一些成功。可见技校学生的说话训练尤为重要。此外,技校学生由于基础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说的机会不多,加之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农村,城乡的差异,使这些学生见闻较少,说话胆怯、紧张、害羞,所以说话成了老大难,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加强朗读训练,如让多人朗读课文。早读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方式是学生依次轮流,或讲个小故事,或说个小笑话,或讲一个小见闻。或对一种现象、一件事情作评论。提倡课堂讨论,分学习小组进行,然后确定中心发言人,以确保讨论热烈有序地进行。对说话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事先布置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让他课下准备,然后适时在课上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用鼓励式,答错了也不批评,答对了表扬。对故事性强的课文,采用多种复述的方式。作文课上多练习口头作文。课外举行朗诵会、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每星期抽一个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读报、阅览。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话是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因此说话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自然也提高了。
(二)技校语文素质教育,应加强应用文教学。
技校学生要服务于社会,应用文的使用十分广泛,如开便条、写书信、拟报告、订计划、做广告、签合同、立诉状……如写不出应用文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技校应把应用文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抓好、抓紧、抓到底。但应用文学起来比较单调枯燥,如在教学时先概念性讲解的话,学生感到抽象,单调,不爱听。可先举例子,然后循例师生共同总结出定义、类型、内容、格式、要求等,并以此为钥匙去做此类应用文作业题,因学生有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就很容易开这把锁了。
另外,应用文的学习若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合,与专业结合,与社会生活结合,效果就比较显著。如给学校代拟招生广告,代拟国庆放假通知书,升旗仪式前让学生写国旗献辞,写本专业新产品说明书,为群众代立诉状等,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应用性、必要性,这就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孙学勇,江苏建湖技工学校教师,左松良,江苏建湖二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