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作者:刘克松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绝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投身社会——积累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社会本身是由有情感的人构成的,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风月有意,草木含情,山河显志。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色彩无疑会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指向,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事的基本看法。这些基本看法、态度长期积贮,不断思考,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偶尔得之”,这是捕捉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在一定环境下把自己感受到的经验和观点向他人倾诉时,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不再是“腹中空空如也”。
  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长度,但可以拓展自己的宽度和深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下大决心采用多种有效而实用的形式,善于利用农村资源,探索多种可行而有效的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用心、动感情地接触社会,接触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人士,访问英雄模范,还可以争取机会让学生为中外游人介绍家乡美;教师可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如组织游览观光,远足登高,赈灾济贫,文艺表演;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社会中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文种的关注、学习和探究,如了解新闻广告、手机短信、网络文章,关注新农村建设的热点话题……这些题材新颖、生动有趣的活动对农村学生来说,显得陌生而新鲜有趣,更能刺激他们参与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老师积极引导,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体验,让学生步步留意,时时在意喧腾而美丽的社会,成功中的酸甜苦辣,幸福与不幸的家庭,国家的大事,叱咤的世界风云,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感情,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
  
  二、赏鉴作品——培养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被认识的事物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我们感叹名家名作感情至真,意想至丰,这“至真”、“至丰”都是作家长期观察、思考、积累而得的。但有时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学生无暇甚至无条件去投身社会,这时鉴赏作品,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认识社会,体悟生活的捷径。值得一提的是,名著名篇、优秀杂志是好的作品,我们身边的中学语文教材更是不可或缺的“营养品”,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的生命力,除了内容涉及历史、人文、科学、为人、处世之外,还有那高尚的格调、健康的内容和那一份对生命坚守的丰富情感。一般来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途径非常少,因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相对晚些,所以作为农村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的阅读,更要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语文教材这个不容忽缺的平台,以美读美,以情品文,通过阅读、赏鉴作品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达到提高修养,激发情感、品悟情感和积累情感的目的。
  
  三、下水作文——诱导情感
  
  农村学生阅读面比较狭窄,不懂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也把握不住好差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不妨自己写一写,这样不仅可以深知作文的甘苦,体会写作的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及以后的批改,而且“教师下水”,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喜欢写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里,学生会情动而相随。在现实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和学生同时同地点按要求写同一题目,给学生做示范,引发学生的动情点。例如在教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我要求写一篇关于“父亲”话题的文章,我率先示范,根据自身经历,选取父亲为给我凑大学学费毅然决定锯掉他那几十株最值得骄傲的大白杨和我工作后父亲从十几里外的乡下给我送刚收成的大米时偶然发现父亲头发早已花白这两个典型事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深深打动了学生。有位学生竟然说回家后要好好为父亲洗一次脚,重新审视父亲。回校后,思接万千,提笔凝神,写成《读懂父亲》:“……看着平时总是埋怨不会挣大钱满足自己欲望的父亲,我仿佛第一次看到他黝黑的脸上布满的是岁月刻下的痕迹,蓬乱的头发上点缀着风霜沾染的白发,那双整天穿在破鞋里的‘根雕艺术品’(大脚),又仿佛在倾诉生活的艰辛……”当我让他在班上宣读自己的作文时,教室里一片寂静,读完后他也潸然泪下。之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可见学生要有创举,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师如能坚持“下水”作文,长此以往,教师爱写,会写,班里就会见到一批爱写会写的学生。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学生容易接受,并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刘克松,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