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关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
作者:周宝云
一、教学情景的创新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中不断生成。而教学互动的关键在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因为情境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构建生态化的教学场,使创新成为一种自然生成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无病呻吟”般的空洞说教,应结合教材内涵和学生情感实际,努力创设人文与认知相协调的情感情境,运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文本知识,提升人文情感,促进自我发展。还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互动情境,构建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成人化的心态,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内容的状态,将爱心与微笑、趣味与热忱带进课堂,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合作探讨,以诱发其创新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创设,才可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强大的互动亲和力,有效的缩短师生心距,使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积淀。
二、教学形式的创新
好的形式能更好的为内容服务。新课程强调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参与活动、张扬个性的空间,教学过程要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可见,创设课堂教学则成为以质取胜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首先,教师应巧设问题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解读、去自立思考,去合作探究,进而在思与思碰撞、心与心交流、情与情融合的师生对话中理解文本内容,获取知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还要巧设活动激发兴趣,把文本静态的情景内容活化为动态的学习场景,使学生愿意、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去。其次在课堂结构上,应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学环节应相互衔接,问题设计应由易到难,学习内容应由浅入深。课堂活动应向课外延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最终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控,在要求多元解读、创设理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迈向真理的门槛。
三、教学语言的创新
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至关重要。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变“灌”为“导”,教师就必须在精讲引导上下功夫。首先应注重用语巧妙,生动形象。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教师的课堂语言就要以巧激趣,以巧诱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一段精辟的阐述,能使之顿然醒悟;学生思考卡壳时,教师三言两语的点拨,能使之茅塞顿开;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一句亲切的鼓励,能使之信心倍增;学生缺乏情趣时,教师几句幽默诙谐的语言,能使之充满激情……课堂语言的创新,还要力求清晰流畅,简明扼要。言不在多而在精,话不在繁而在要,语音纯正,表意鲜明,清新流畅,妙语连珠,学生自然听得乐意,学得认真。教师的课堂语言做到了流畅简明,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解读、去思索、去活动。此外,还应力求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或质朴丰实,或华丽典雅,或幽默诙谐,或稳重凝炼,要因文因情而定,和谐娴熟,自然天成。如此,自然会诱发学生产生交往互动的欲望,也自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新课程要求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求知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由只凭学业成绩侧重甄别功能,转向促进学生发展、回归评价的教育功能,更多、更广泛地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和审美表现等方面实施多元关注。评价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以鼓励性评语为主,给予启发诱导,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后进生”亦不能只看成绩或答案。只要在课堂学习中抱以认真的态度,能够用心去解读文本,积极参与活动,动脑思考问题,就要对其进步给予认同、肯定。这样的评价,有利于他们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及自豪感,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之不断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总之,课堂评价的方式应多元化,应注重实效,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之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进步的喜悦,更有新发展的支持与动力。
创新课堂教学,可牵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不断地进行创新、反思、总结、研究,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交往互动的过程,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周宝云,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