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教改浮云遮望眼

作者:沈 虹




  若是从现象分析,似乎我们的语文教改正在有声有色地开展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每每会产生浮云遮望眼的困惑。
  
  困惑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孰轻孰重
  按说“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着教育观念的进步,它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真正的全面协调和发展,能真正实现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朴素名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让他们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找到能够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从而尽情挥洒其独具魅力的创造色彩。无论长大后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他们都将是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大写的人!
  这一教育理念恰恰和我的教育初衷相吻合,可在狂喜过后才发现这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的理想罢了,要想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实现,真有“难于上青天”之感。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限制,大学、高中学校都相对较少,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顺利升学,所以还是无法取缔“高考”、“中考”这样的淘汰式升学考试,这就使素质教育的提出无疑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不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社会、家长都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衡量教师。为了使学生们能在高校得以进一步发展,教师们不能不重视分数啊!没有高分,就可能会断送学生的大好前途,谁能担得了这个责任啊!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功’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功’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这使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虽然胸怀教育科学与教育民主的顽强信念,却不得不在‘升学教育’的铁索桥上冒着学生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白搭的舆论弹雨,艰难而又执着地前行……”连教育家们都有这样的感慨,我一平凡教师又该如何选择呢?
  
  困惑二:人文教育的丢失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近几年经常在我脑海中萦绕。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曾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一培养目的实际上体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而我认为尽管教育应该既为着个人发展又为着社会进步,但从根本上看,最终还是落脚到人本身的发展与幸福。因为没有人的解放,便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便没有每一个具体的人的自由,便没有整个人类的自由,所以教育的核心,应是对“人”的尊重,理应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其终极目的,越是尊重人性的教育,其培养的人就越能适应于尊重人性的社会,所以教育应突出其人文性。
  但现实中是仅突出了教育的科学性、工具性。把教育实践视为“科学的技术操作”,在应试的压力下,把学校当作“人力加工厂”,把教师当作工人,学生当作加工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教学方法上都追求一种规范统一和精确。在教学内容上,尤其是语文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被肢解、切碎,然后往学生脑袋里源源不断地输入……这是多么令人沉痛的教育现象啊!于漪老师的一番话是发人深思的:“一个孩子只有一个青春,青春对任何人都是很宝贵的,一旦青春浪费就不会再来。倘若语文教学再不改革,我们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家长,也愧对民族,愧对祖国,要负历史的责任。语文学科是最开放、最有创造性的。现在偏统统变成一个模式,把语文教学搞得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性,灵气都被磨掉了!我们整个教育到底是培养人,还是仅仅培养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向“科学”进军的过程中,“人”失落了!人文性丢失了!
  
  困惑三:教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进步。各种新鲜的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面对这变化太快、应接不暇的各种教改实验,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所留,有所舍,不应不根据事实情况一味盲从。人的生命是何其的宝贵,我们不能只为了那昙花一现的名利拿孩子们黄金般的岁月盲目搞教改,或是为了职称评定一门心思用在怎么写论文,怎么搞课题上。
  其实真正的教育家是甘于寂寞,守得住孤独的,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真正走进了学生们的心灵,获得了大量的鲜活的情感体验。再经过自己的理性反思,诉诸于笔端,真正有价值的论文论著产生了。
  而那些整天为了想出名,忙着搞讲座、上公开课、编资料、立课题的伪专家们只能使自己的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感觉越来越麻木,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教书匠,显然无法胜任教育者这一神圣的职业。正如李镇西所说:“人只能靠人来建树!”所以面对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各种教改,我们应该坚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那就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真正对社会负责。
  
  沈虹,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