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把握情境降低作文难度
作者:吴崇群
一、材料引出话题并解释话题
材料型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而有些话题内涵较深,考生一时很难领会,就需回头审读材料,从而把握话题含义。如话题“学会承载”中的“承载”,很多同学不明白其含义,写作时无从下手,这时只要回头审读材料,把握语境,就明白了。“人生要承载的东西很多。岁月是河流,人生便是帆船,而每个人又都是自己的孤帆。水是不断长流的,船是经常升没的。每只船上装载了不同人的历程,承载了每个人的希冀。生活的磨砺,无论是多少,人生都会经过;风雨的锤打,无论是轻是重,人生都会沐浴。人生的道路上,走过的不仅仅是足迹,还应有精心雕琢的心境。人生要承载的东西太多,人性就会变得脆弱,这时需要一种寄托,以托付这种沉重,把它转化为轻盈。这种寄托或许是一本书,一杯酒,一幅画,或是一辆车……”从材料的开头比喻和最后两句,船承载的东西过多易沉没,过少易倾覆,就知这里的“承载”是要学会转化,把过多的、过重的东西寄托于别处、它物。根据材料内涵,就可领会话题含义,从而易于写作。
二、材料限制写作范围
找一个人,不明确方向就会漫无目的,如同大海捞针,而确定了范围,就降低了难度。写作文,随意给考生一个题,宽则宽矣,却让学生无所适从。如果稍加限制,就有了把握的方向,审题难度就降低了很多,不至于出现偏题、跑题的情况。如“相邻”这一话题,世界上相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如不加分析地写,易走向泛而空、平而淡的误区,而回头看看材料,“真理与谬误是相邻的,有一句成语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论。智慧与寂寞是相邻的,世界史上伟大的智者常常是十分孤寂的人。仙境与死亡之境是相邻的,于是有‘欲仙欲死’的说法。爱与憎的感情似乎是相互排斥的两极,他们其实又是相邻的,由热爱到憎恨常常会发生在一瞬之间。”把握话题所处的情境,就可确定较好的立意点。原来材料要求我们所选的是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相邻,且能相互转化,所谓相反相成:好—坏、成—败、改革开放(进步)—闭关锁国(落后)、心动(想)—行动(做)、坚持—放弃、改变命运—安于现状、舍—得、理想—现实、黎明—黑暗……99与100相邻,水烧到99℃就可以,烧到100℃就消失;红与黑相邻,红心战士受不了威逼利诱变成黑心汉奸;商人为了利润生产黑心棉;官员为了妻儿名利导致腐败……有了材料的限制,立意范围反而明确,审题难度就降低了。
三、材料暗示立意角度
许多话题,特别是概念型话题,易给考生一个误导,只抓概念的字面意,忽视从别的角度分析概念,不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变换,这样立意的角度单一,而材料可使扩宽视野,增加立意角度,降低审题难度,不至于千人一面。如:1520年以来,世界上共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大学依靠梦想,依靠希望生存下来;千千万万学子的大学梦延续着大学的历史。请以“大学梦”为题目作文。这类命题作文,题目也是话题,很多考生只抓自己的求学经历,上大学的梦想,父母的期望,亲友的支持等,基本上脱离不了“学子想上大学”的梦,显得有些单一且浅显。如果认真读材料就不难发现,这里的“大学梦”不仅是学子读大学的梦,更是“大学的梦”,因为材料侧重提到“存活至今的机构中有50家是大学”,是大学的生存、发展问题,所以此题应重点写“大学的梦”,学子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建设社会,传承人类文化,只有如此,大学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发展,这样思考,立意的角度就丰富了。
四、材料提示写作思路
有些话题或抽象,或空泛,不易构思,而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细微处,可以提示写作思路。如:假日的旅行在山川湖海、人文景观中打开生活的视野;心灵的旅行,在思索徘徊、欢乐痛苦中张开思想的风帆;生命的旅行,在探索挑战、失败成功中留下一生的印迹……以“旅行”为题作文。文题中的“旅行”一词涵盖面较广且泛,很多考生只写假期旅行,材料却暗示我们,这里有假日的旅行,心灵的旅行,生命的旅行……“万事开头难”,材料就提示此文可写假日的旅行,可写生命的旅行、心灵的旅行、人生的旅行……如果由假日的旅行作引子,由实入虚则更好,写出的文章有坡度,思想平台较高。
五、材料提供选材依据或类型
很多考生作文立意很好,但内容单薄,有些干脆没有鲜活的事例,只空洞的议论;或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合适;或有材料,却牵强附会。遇到这种情况,看看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属于哪种类型,选择与它思想类似或相反的事例,甚至转述原材料,把它作为论据之一。这样既充实了文章内容,论证了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又保证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及字数要求,实乃一举多得。
学习语文,不能孤立地死记某个字、词、句,应从语境中去整体理解,宏观把握。写作文,应把话题或文题放回到语境中去追根求源,方能探幽发微,领悟文题的精义所在,才能妙笔生花,写出美文。
吴崇群,教师,现居湖北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