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作者:钱左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上由内而外、思绪灵动飞扬。本人在信任学生、创设情景、静水投石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究,颇有裨益。
  
  一、信任学生,搭建平台
  
  有些语文老师总是抱怨现在学生不会感动,不喜欢语文课,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得很漠然,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堂上发言却随之减少,课堂变成沉默的课堂,不喜欢语文课的也大有人在。
  对于“沉默”的理解,不要把学生的不发言理解为不动脑筋,嘴巴不动,他们的思维依然在飞扬,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性格在完善,不是每个学生依然会像在幼儿园时那样“童言无忌”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充分信任他们,为他们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在搞《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这个专题时,我就结合学生喜欢追球星、追歌星等特点,要求学生去寻找他们喜欢的明星,并且把范围多方扩大,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侃侃而谈,除了有球星迈克尔·乔丹的故事,还有童第周留学、欧阳海奋不顾身为集体而献身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实在是难以说尽。他们只恨这一节课太短了,尤其是一位同学介绍的《邰丽华的艺术人生》,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我明白了,学生很会说,学生很想说,你不给他舞台,他到哪里去“跳舞”。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做一个文明的“观众”,而要做“演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思绪飞扬铺路搭桥,不断为学生开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随“星星”翱翔,让思绪飞扬。
  教师的信任是学生培养和增强自信心的基础,而自信心又是学生展开思想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学生的诚恳的支持,表示对他们创造性言行的赞扬和奖励,这能有效地刺激想象思维。对有失偏颇的言论,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如还是在《我也追“星”》的综合性活动中,有个学生对“蒋介石如何逃离中国,曾经想逃往日本”这些事津津乐道,我就及时指出这偏离我们今天“追星”这个主题。在充分信任学生中,巧妙地指引他们的思考方向,因势利导,激活学生思想。
  
  二、创设情景,引起共鸣
  
  教《背影》这篇课文,有的老师说,他看到文中“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眼泪情不自禁地跟着作者落下来,那是因为他经历过家中亲人去世的场景,看到朱自清的家中惨淡,想到的是自己家中的哀伤,文中父亲的背影自然深深地隽刻在心中。可我们的学生只有十四、五岁,很少经历过这种场面,那里面的情景对他们而言真的难以理解,我们不能苛求。面对父亲如此艰难地买橘,泡在蜜罐里的一代怎么能懂!这就要我们全面地去了解文中人有关的背景,并就重要的相关情节作介绍,最好能使这个情景再现出来。有位著名的教师就是通过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走入了“背影”。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引起共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在特定情境中人的阅读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创设情景,能引起学生共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前几天的课堂上,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关于中学生上网利弊问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正方就上网的必要性、实用性、现实性等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反方也据理反驳。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有几位同学的论述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这种就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创设的特定场景,贴近学生实际,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多角度思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课堂上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绪飞扬,培养了想象思维。
  
  三、静水投石,泛起涟漪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完全不去考虑学生的体会、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反应,那你的“独角戏”有时会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
  充满童心的学生们不只喜欢波澜不惊,他们更喜欢溪水淙淙、波涛汹涌。课堂上,要让学生思绪飞扬,老师也要进入学生的生活,留意他们爱看的书、喜欢的电视节目,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否定学生的爱好。对于学生喜爱的节目如《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有些老师表现出不屑一顾,以为那就是“肤浅”、“无聊”的代名词。事实上,学生那么爱看,除了娱乐带给人快乐之外,那里面的内容新奇、主题明确、健康向上,形式新颖,主持人既有内涵又放得开,里面的角色有特色、有才华、有个性。有时候,我在讲评或引导学生写随笔、作文时,启发学生电视节目中那些可借鉴时,这时,他们的话是最多的。有人说由节目外包装的漂亮想到作文也要注意结构的安排;有人说,由《超级女声》每期的变化想到作文也要创新;有更多的人谈到喜爱里的一个个人物,谈到他们的精神……
  在静静的湖水中,投下美丽的石子,涟漪在心中荡漾,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开启。
  
  四、扎实教学,思维迸发
  
  现在我们的中考题出现了许多创新题,课堂也尽量地想新颖而抓人眼球,这未置可否。新课标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在现实中,则偏重于人文性,我以为工具性也不可偏废。例如,我们在做阅读题的时候,常会碰到要分析修辞方法,教师如果只给出他们一个如“比喻、排比”这一类的答案,学生不理解,下次碰到同类问题还是不会分析,更谈不上迁移运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把那些修辞的基础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传授给学生,仅仅依靠课本中的还不够,如课本中讲到“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最好能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内容,学生才会接受。
  英国物理学家延得尔说:“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力便成为科学理论的‘设计师’。”我们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筛选、加工、吸收,这一切整合过程是依靠想象力将各种联系进行升华的创造过程。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学生才会有据可依;使学生有夯实的积累,他们才会有话可说;让学生把握文本,他们的思维才不会信马由缰,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零散知识,将各种感知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亲历信息破解的流程,让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他们充分挖掘想象空间,大胆畅想,通过想象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复杂感情,接近作者的旨趣。这样脚踏实地,思维火花才能迸发。
  
  五、关注“头羊”,引领全体
  
  每次上课,总会有几个学生发言特别积极,他们思维特别灵敏,反应也特别快。老师出了几个问题,他们会立刻给你答案。而大部分犹如陪客,他们没有发言,没有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就认为他们都懂了,而接着讲下面的内容的话,就会使很多同学觉得受忽视,他们并没有真正搞懂。课后也总会有学生来反映,可有的老师却改不掉这个习惯,依然我行我素。森林很美,那不是因为百灵的歌唱,而是因为百鸟的歌唱。事实上,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头羊”外,更应该关注大多数,关注全体,因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只有大家的思维活跃了,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创新。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要懂得多学习,多去思考,多总结,不要只是把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照搬给学生,如果这样,学生买参考书更快捷,也无需你老师教了;也不要只想着把学生带入你预设的“圈套”中,任何事情都要“编好程序”。如果这样,有一点细小的波澜,就会使学生手足无措、方寸大乱,哪来的创新,哪来的探索呢?此外,教师还需打破思维定势,尽量用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还可运用反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思绪飞扬,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想象思维,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着。
  商业界中很有名的一句话,“商道即是人道”,套用到我们教学中,我认为“教道即是人道”。要让学生思维飞扬,向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师应有思考力和想象力,必须是在充分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创造情景,投下能泛起涟漪的石子,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引领学生,点燃思维火花,培养想象思维。
  
  钱左军,教师,现居浙江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