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三个环节
作者:王京常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责任感,使课堂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青少年学生生性活泼坦率,喜欢直观形象而真实的事物,重感情,讲义气,最讨厌虚伪做作的东西。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的人文积累,陶冶自己的人文品格。要凭自己丰富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谈吐、真诚大方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学识水平及综合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标志,一个品牌,学生喜欢老师,往往就是喜欢这一学科的开始。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从切入的角度到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从作者的写作状态和情感背景,到课文之外的延伸迁移,都要仔细推敲,力图让学生全面探究文本及其深层的内涵。充分挖掘课文中有趣的成分并使之与历史和现实沟通,消除距离感和隔膜感,这样既活跃了思维,拓展了思路,又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学生积极地配合参与,课堂才有活力和生气,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比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师生可就“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要赶她走”这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对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模仿马丁路德·金的语气进行演讲,再播放演讲的英语原文录音,看谁模仿得最成功。通过这些方式,创造了真实的教学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体味到其中的乐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二、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大胆言说,勤奋写作。
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就是阅读,广泛丰富的阅读积累是进一步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仅靠阅读课本和语文读本上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学者摩罗也曾说过:“就语文学习而言,真正的学习主要靠自己广泛地阅读,与那些伟大的著作背后的伟大心灵沟通,这是阅读者最大的幸福。”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教师要给学生定出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作好读书笔记,每周用一两个课时,让大家畅谈读书心得,并把它写下来。在读书的范围上,不仅要阅读文学名著,历史、地理、科幻、传记等兴趣性极强的书籍,同时也要阅读一些哲学书籍,这样才能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当学生熟知了甘地、南丁格尔、歌德、托尔斯泰、司马迁、胡适等伟大人物,当他们理解了古希腊悲剧、文艺复兴,领略了唐诗宋词的魅力,它们的人格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就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和提升,考试成绩也能在长期的积累中得到提高。
另外,在督促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用于写作,用于实践,用于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主张,与大家分享自己阅读的收获和愉悦,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与所读书籍相关的作文或评论,让全班同学点评,进行交流。无论是读书交流课还是作文欣赏,教师都要认真负责,给予详尽的评判,肯定学生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才华和灵感,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鼓励和力量,品尝到成功的甜蜜和喜悦,不断鞭策自己,力争做得更好。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实物、卡片、挂图、模型等传统的直观教具,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丰富、生动、形象、直观。例如,在学习戏剧作品时,可播放《西厢记》、《牡丹亭》、《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作品的精彩片段,让学生直接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在学习《神奇的极光》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形状和各个地区出现的极光,使学生对极光有更直观的印象,便于理解课文涉及的知识和原理。
课外活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课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书法比赛、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对联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演讲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也可以举办各种诗歌讲座、文学讲座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利用乡土资源,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目标教学的指导下,需要语文教师有更强的责任感,积极探索,不停学习,争取在目标教育的制约下更全面地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目标教学和兴趣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在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王京常,教师,现居贵州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