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作文情感激发策略研究

作者:薛文玲 赵存江




  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不够。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更是作者自然情感和艺术情感充分结合的产物。作文过程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过程,写前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作文心境至关重要。如何启迪、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研究内容。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不论什么人,在心态处于极端平静的时候,都写不出好文章。当学生处于写作酝酿阶段时,如何促进学生的平静心态向亢奋心态转化,是关键的突破口。从文学反映论和表现论的角度来说,创设一种作文心境,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不断演化,感情的积淀日趋丰富,使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与客观事物达到最好的契合,使学生感到心灵的激励,感情的沸扬,认识的深化,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要求。由此看来,所谓激发情感,就是要通过创设良好的作文意境,让学生进入“触景而生情,含情而欲达”的心理境界,从而心情亢奋,不吐不快。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写前情感激发,尽力去创设一种写作情境,努力寻找突破口,点燃情感的导火线,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喷向笔端,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话题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他们的情感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往往一个新颖的话题,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促膝谈心,和学生交朋友,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洞察那些微妙而又切合实际的作文话题。比如,期中考试后,学生的心里充满酸甜苦辣,有的同学说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感到失去了学习的勇气,有的同学说面对频繁的考试感到疲惫麻木,于是我布置以“困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餐厅里丢馒头、泼菜汤;校园花径天天打扫,却是前面打扫,后面丢弃废纸、食品包装物、瓜子皮等,这些现象屡见不鲜,为什么?我让生讨论后,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的话题,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只要稍加点拨,学生的情感火花就能被点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针对话题内容激发情感
  
  话题确定后,教师要先针对话题准备材料,以便指导学生写作。指导时要敢于打破常规,着重在情感方面呼唤学生,点拨学生。如指导学生写以“人生的选择”为话题的作文时,我情绪激昂地讲述了历史上众多名人面对多变的人生勇敢作出正确选择的动人事迹,像高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诗人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向权贵低头,最后为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而投身汨罗江;受过宫刑的司马迁,为了实现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价值,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被鲁迅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完这些动人心魄的故事,学生情动于衷,不吐不快,在亢奋的心态中奋笔疾书,用真情实感成功地完成了“人生的选择”这一话题作文。
  
  三、巧引导语激发情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作文前,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段精彩导语,往往是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金钥匙。例如让学生写作“做人”话题作文时,我设计了这么一段导语,“如果我不能做娇艳的花朵,那就让我做一片绿叶吧,因为只有绿叶的扶持,才能使花朵开得更热烈;如果我不能拥有姣好的容颜,那就让我拥有美好的心灵吧,因为只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青春永驻;如果我不能拥有生命的长度,那就让我拥有生命的宽度吧,因为只有生命的宽度,最能体现生命的质量。同学们,你们认为应当怎样做人呢?请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让我们共同了解你的高见。”学生情感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纷纷铺纸提笔,进入了写作状态。
  
  四、利用讨论激发情感
  
  上作文课,可以利用作文前5至10分钟时间,先让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和问题,分组讨论,发表看法,阐述见解,拓展思维领域,提高认识能力,增强思辨能力。这样做可以激发生的创作冲动,启迪、诱发情感的共鸣,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中,跳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思想豁然开朗,激情澎湃,从而使写作在亢奋心态中进行。
  
  五、配读范文激发情感
  
  针对话题要求,教师要悉心选用精品范文,供写前指导用。范文一要符合写作的话题要求,给人启迪;二要语言优美,给人一种愉快享受;三要有情趣,给人回味无究之感。要发挥好范文配读的作用,通过配读范文,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相似联想等,广开学生思路,使学生进入亢奋心态的写作意境。
  经过老师的写前诱发情感、心理状态激活后,老师还要在情感上进行引导,使学生从无规则的亢奋状态进入有规则的亢奋状态,让自然情感的冲动逐步上升为有目标地表现主题的艺术情感,在亢奋的精神驱使下,写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描述生动、形式新颖的好文章。
  
  薛文玲,赵存江,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