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巧叙事例彰显文采

作者:李 林




  论据支撑文章的观点,构建文章的内容。议论文内容的丰富,文采的张扬,与论据的表述能力息息相关。干瘪而空泛的叙述事例,往往使文章枯燥、乏味而又无法凸显主旨;形象而生动的表述事例,可以使文章内容丰满、文才飞扬、主旨鲜明。然而,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少学生不会表述事例或不擅长表述事例,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本文归纳了一些基本的叙例方法,希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一、紧扣论点,凸显话题
  
  议论文以理服人,论点是文章的灵魂,论据为论点服务。叙述论据必须紧扣论点,体现观点。作文中,话题对全文起着限定作用,不论你确定什么观点,都必须在话题的限定之内。所以,叙述论据的最根本的原则是紧扣论点,凸显话题。怎样做到这一点?基本的方法是在叙述事例的过程中或展开议论时,代入“话题”或与“话题”含义相同词句,进行具体的阐述。
  例一:《轻松起跑》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轻松淌洋,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袋中,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例一用“甩开了尘世的喧嚣”“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忘却了世俗的黑暗”照应“轻松”二字,以“跳跃”“迈出”“采菊”扣住“起跑”,文段选择的事例精确,用词准确简洁,意蕴丰满。既扣住文章的主旨,又凸显了话题。
  
  二、评述人物,张显个性
  
  以名人逸事作为论据,典型而富有说服力,是学生喜爱且擅长的论证方法之一。但在评述人物时,学生往往对人物的精神、品格的认识是模糊的、笼统的,将其置于统一的话题下,不加区别地加以议论,缺乏对人物精神、品格的具体评述,议论显得苍白无力。其实,即使统一在一个话题之下,人物不同,他们的经历、处境不同,精神、品格必然有一定的差异。叙述事例,既要讲“共性“,又要突出“个性”。
  例二:《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铭留青史。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耀。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例二文章的材料统一在“忘记与铭记”一个话题之下,对于项羽,人们忘记了的是他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他的豪情、他的大度与你的痴情。而对于司马迁,人们只会钦佩他,佩服他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铭记的是他曾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统一在一个话题之下,对人物的进行具体评述,深入剖析人物的精神、品格,对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构筑情景,放大细节
  
  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都是在一定情景中产生的,描摹情景,可以引出人物、事件,增强事例的真实性。表述事例要学会构筑情景,即描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的具体场景,描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矛盾心理。从文体上讲,议论文叙述事例虽与记叙文有所不同,但同样要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怎样使叙述事例有一定的感染力?放大细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放大人物的肖像,引用人物的语言,突出人物的行动,描摹人物的心理。即在一定的情景下描摹出人物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
  例三:《位置与价值》
  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忍在朝常之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例三在尺幅之中,描摹人物形象,引用人物语言,简述人物行动,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四、叙议结合,强化议论
  
  议论文重在说理,适当的叙述是基础,恰当的议论是升华,只叙不议就会缺乏力度,只议不叙是无病呻吟。叙议结合,强化议论,是议论文说理最基本的原则。写作时,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叙述要简洁准确,议论要有哲理、有气势,切合话题。
  例四:《双赢的智慧》
  昭君出塞,流传千古。匈奴停兵,请求和亲,增强和睦,共谋稳定。为了黎民苍生,为了边塞稳定,昭君,和平的使者,为双方的百姓带来了和好的福音。这又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例四以“昭君出塞”四个字来叙述事例,行文极其简略,而议论却深刻独到,从“匈奴停兵,请求和亲”、“边塞稳定”、“和平的使者”几个方面对昭君出塞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突出了话题。
  当然,文章选用的材料不同,叙例的方法也就不同。描摹法、对比法、独白法、排例法等都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言。总之,熟练地掌握一定的叙例技巧,可以使文章凸显主旨,紧扣话题,彰显文采。
  
  李林,男,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