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作者:叶美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审视情感 个性朗读
  
  阅读情感是读者的主观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的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情感的产生首先需要读者进入读物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融。语文课件可以是架起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一道桥梁,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例如,教学《安塞腰鼓》,师生在激越、豪迈的安塞腰鼓声中朗读课文,师生的感情很容易就激发起来,仿佛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辽阔苍茫的天地中,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对课文的读解,对语言文学的领会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情感产生还需要读者的情态,即阅读时注入主体情感,就如冰心所说:“作者只能有一个,读者同时便可以有千万。万千种的心境和成见底下,浮现出来的作品,便可以有万千的化身,作品的原意已经片片地撕碎了。”《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了四次,重音的不同处理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只有入境入情,才能读出个性。也只有个性化的解读才重构了课文意义。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个性化地朗读课文,不断地生成出阅读的情感,使阅读活动深入持久下去。
  
  二、重视体验 纵情想象
  
  语文知识相对其他科知识而言,它的阅读、理解、感悟、思考,更需要学生运用想象联想。因为我们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去重见当年的“金戈铁马”、“明朝散发弄扁舟”,才能体会苏轼的豪放、李白的不羁,还要走出国门去看看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去拜访多情而睿智的莎士比亚……历史我们不能重涉,美好的意境也不会因有人需要就马上呈现,它们是抽象的不可感的,但它们却能存在于我们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中,而想象联想是思维伸展的翅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重现历史,可以构建令自己满意的意境,而因为语言文字特有的含蓄性、形象性和作者“思接千载”的写作,无疑使语文这一学科成为培养学生活跃性思维的最好阵地。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利用在阅读实践中体验情感,在想象和联想中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如执教《白兔和月亮》一文,让学生想象“白兔把月亮归还给诸神之王的情景”。学生把白兔的个性想象的异彩纷呈,有不亢不卑的,有灵牙利齿的,有机智聪慧的……活脱脱是学生本人的个性显现。
  
  三、讨论交流 闪现火花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也不同,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讨论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如上《行道树》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你愿意做行道树吗?说出理由。学生经过讨论,有人认为愿意做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凡中见伟大;有人认为不愿意做行道树,那样太苦太累,又不被人理解,奉献无价值……双方各执一词,见解独到,针锋相对。虽是如此,但学生们在讨论中都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身边人的无私奉献!
  
  四、比较鉴赏 个性审美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若能把握突出这一点,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并受到陶冶,培养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比较的内容非常广泛,文章的立意、标题、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到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抒情的色彩、议论的作用乃至文章风格、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都在可比之列。同题同旨不同文章的比较,如《生命 生命》,杏林子、沃森,作者不同文风不同。同一文章中的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不同阶段性格的比较,如鲁迅的《孔乙己》,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有两次,课件中以图片展示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独具匠心,体会人物的悲惨遭遇,鉴赏人物的悲剧美。
  
  五、问题开放 评价延时
  
  在问题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如《行道树》设问:“怎样让‘行道树’永远快乐?” 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这也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在正常情况下,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倘若过早地给出终结性评价,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阅读活动是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们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阅读活动只有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从关注语言回到关注自身,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所拥有的一种生活,成为学生探索与创造人生的一条捷径。
  
  叶美琼,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