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用语及知识术语考察
作者:黄均凤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们接受课堂语文教育的最早阶段,它借助语文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第一个汉语书面语系统。因此,该语言系统是否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语音、(字)、词、句、篇章”等语言文字等教学项目,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第一个母语书面语系统的构建,并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教学用语”和“语文知识术语”的具体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编者的编写意图,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第一个书面语系统的形成,因此,本文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教学用语”和“语文知识术语”的分布情况作为一个突破口,采取统计的方法,来考察“听、说、读、写”等反映语文能力的教学用语及“语音、汉字、词、句、段、篇章”等语文知识术语在现行的三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使用情况。考察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有三种: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简称“人教版”;2、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简称“江苏版”;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简称“北师版”。为了考察的方便,我们把范围进一步限定在一、二、三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各六册,共十八册。
二、考察的结果及其分析
1、三部语文教材中的语文教学用语和语文知识术语的总体分布如下:
4、统计结果分析
分析表一、表二我们可以得出:三部语文教材中,教学用语人教版六册共573例,语文知识术语共546例;江苏版六册教学用语共749例,语文知识术语共310例;北师版六册教学用语共524例,语文知识术语共507例。总的来看,这三部教材中,跟教学用语相比,语文知识术语使用的较少,尤其是江苏版,语文知识术语低于教学用语的一半。这一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要求。
分析表三、表四我们可以得出:(1)从整体来看,三种教材的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中使用的教学用语和语文知识术语相对较集中,如“人教版”第二——四册中使用的教学用语共337例,占全部的58.8%,语文知识术语共341例,占全部的62.5%;“江苏版”第二——四册中使用的教学用语共408例,占全部的54.5%,语文知识术语共191例,占全部的61.6%;“北师版”第二——四册中使用的教学用语共290例,占全部的55.3%,语文知识术语共288例,占全部的56.8%。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用语和语文知识术语在各册的第二——四册分布较集中,而在起始阶段及过渡阶段(第五、六册在整个小学阶段中大致处于中间阶段)较少。也就是说,这三部教材在第二——四册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能力的培养。(2)这三部教材极少使用“听”类教学用语,只有江苏版第三、四册使用了“听写”,分别出现了22例、15例。(3)北师版较重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其他两种教材重视不够。(4)这三部教材都比较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人教版六册、江苏版六册、北师版六册中关于“阅读”的教学用语占各类的教学用语的比例分别为:50.1%、45.9%、31.5%。(5)江苏版教材对于各项能力的重视较均衡,而其他两种教材则不均衡。
分析表三我们可以得出:(1)三部教材都比较重视汉字,关于“汉字”的语文知识术语占其他术语的比例分别为:人教版32.8%、64.8%、62.3%。我国传统的汉语研究历来重视“汉字”的教学,语文教材中较多使用关于“汉字”的语文知识术语,可能跟这种传统的影响有关。(2)三部教材中关于“语音”、“语气语调标点”等知识术语使用的数量均不多,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符合语文教材编写要求的,因为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语音”、“标点”等的教学具有阶段性,不像有的语言项目的教学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三部教材在作为语言单位的术语“词语、句、段、篇”的使用上不尽相同,人教版使用“段、篇”的术语较多,六册共有339例,占六册中全部知识术语的62.1%,超过了半数。这反映了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江苏版则较均衡,“词语”、“句”、“段、篇”的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15.3%、7.2%、8.1%,同时也可以看出,江苏版在照顾均衡的基础上稍微突出了“词语”的作用。北师版教材中则较多使用了“词语”方面的术语,而较少地使用“段、篇”方面的术语,其中,“词语”、“句”、“段、篇”的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24.1%、11%、0.8%,这也间接地反映出北师版教材比较重视“词语”的教学,而对“段、篇”则重视不够。
三、建议
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过程与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可以说,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功能,本文考察三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教学用语”及“语文知识术语”的分布情况,目的就是考察教材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根据我们的考察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需要加强,我们认为,虽然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母语听辨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完全具备了母语听力技能。听力不是被动的接收,而应是主动的,需要主观情绪的参与,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听力的技能,熟语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这个意思。
2、“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应均衡发展,但这种均衡是动态的,在最初阶段应该着重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随着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听、说”能力的提高,应加大对“读、写”能力的重视。在这方面,江苏版做得较好。
3、“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还应分清具体的对象,比如“写”,我们应着重从运用的角度来要求,如“写作文”,而对于“写汉字”,就应区别对待,很多汉字在小学阶段不必学生会写,只要会认读,做到领会式掌握就行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种强调多识字、少写字的规定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4、应加强对“句、段、篇”知识的传授。“词、短语”是语言的静态单位,而“句、段、篇”是动态的,是语言的运用单位,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最终是通过运用单位体现出来的,因此,“句、段、篇”知识的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
黄均凤,湖北教育学院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