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课堂激趣的三种方法
作者:戴剑频
一、悬念开场,扣人心弦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它担负着开启思维、激发热情、吸引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完全进入课堂的多重作用。新课导入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教学中,我注重深钻教材,注意从多角度挖掘“悬念”材料,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我利用课文内容巧设悬念:“斑羚被猎人逼上悬崖,前是峭壁,万丈深渊,后是紧逼狂吠的猎狗和呼呼作响的猎枪,羚羊群面临此时此境,命运如何呢?”先让学生自己充分想象结果会如何,然后再次质疑“课文中与我们的想象是不是一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带着悬念走进了课文。
2、创设情境,酝酿氛围。《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感染力很强的诗,然而学生对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和总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知之不多。我在开课时,先挂出一幅周总理的画像,接着要求学生在低缓如诉的背景哀乐中朗读诗篇。画像与哀乐从视听角度共同构成一种悲哀的氛围,特殊的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快把学生引入深情的缅怀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于课堂学习中来。
二、执导中场,引人入胜
课堂的中场是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跃,较持久地保持学习的积极状态,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有讲究。教师要避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式刻板机械的做法,讲究教法的变化多姿,从视听等多角度消除一法贯之造成的感官疲劳。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理想的效果。
1、对比联系,同中求异。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林杏子的《生命 生命》时,让学生结合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同名篇《生命 生命》进行对比阅读,从描写的方法、抒发的感情等角度比较,深入理解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比较阅读的能力。这种方法在选材上要注意精选具有一定可比性的范例,通过比较辨出异同,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巧用插图,激发妙想。《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一首浪漫主义代表诗作。我利用有关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结合诗句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真品味诗的意境和韵味,从而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生活的强烈感情和诗作浪漫主义特点,教学轻松活泼,学生也充满学习的热情。
3、讨论交流,激活思维。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感悟往往存在着一些差异。教师要善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组织同学们进行适时适量的讨论交流,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的运用一定要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切忌让讨论流于一种活跃课堂的形式。教师要预设讨论主题,掌控分组讨论的场面。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为了深入理解人物的行为与个性特点,我设置了几个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学习:(1)父亲面对高处的孩子有怎样的行为与心理表现?由此看父亲具有怎样的特点?(2)杰利是我真正的好朋友吗?为什么?(3)四个孩子的行为,你如何看待?换位思考,你将怎样做?这些问题既能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4、联系生活,以情燃情。许多课文,看似平淡的文字之中,却蕴含着朴实深沉的亲情或友情,这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教材。如何让平淡的文字产生强烈的感染学生心灵的力量呢?如果仅靠对课文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跳出教材和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让读者与作者的感情相互碰撞,引起共鸣。如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结合文中老父蹒跚为我买橘子的情景,非常自然地简述了班上一位学生的作文范例《那次我流泪了》,文中描述了一位深居山中的爷爷为了给孙子筹措学费的故事。在数九寒冬,爷爷爬上公路边的山崖,牵管从山上引泉水为过往车辆加水,有时为了等个加水的机会不得不在寒风中守候大半天,靠这种劳动挣些小钱供孙子读书,其境真切,其情深重,朴素的描写中渗透着学生对生活艰辛的品味和对亲人的感激。这就是真切的生活素材。学生在课文与习作的学习交流中,因亲情而动容动心,教材产生了震撼心灵的力量。
三、精巧结课,耐人寻味
一堂完整完美的课少不了耐人寻味的结课。结课方法很多,不能老是一个模子一种套路,应根据内容求变求新。我在实践中注意从语言和练习形式的变化上增添结课阶段的亮色。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现场案例。我比较注意课堂结语的语言组织,简明、精当,间或来点流畅、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有一个完整的结构美感,同时还能感受口头语言的魅力。另外,结课时多种练习形式的选用也会给学生以新颖的感受。多角度的练习实践,如积累语言、上网查阅、名篇续写、读后感言等,听说读写兼顾,让学生在变化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仅让学生回味无穷,而且给学生留下再学习与思考的空间。一堂成功的课,无异于一件艺术品,它需要设计者从开始到结束做到独运匠心、善始善终。
戴剑频,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