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动力

作者:田 源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能转化为人的行为活动的动机。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特有的需要,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一、做有心人,经常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孩子的心理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要创造机会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追求的目标。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表现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情况在身心发展迅猛的高中学生身上是十分突出的,提出少而精的问题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深入地思考,满足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林黛玉在拜访贾府的三个重要人物(贾母、贾政、贾赦)时,为什么要按这一路线?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理清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和他们在贾府中的地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过去我在教《荷塘月色》时,由于一味地指导学生被动地欣赏这一至美的文章,而使学生感到兴味索然,教学效果不理想。总结了以前教学经验,我大胆地作了整合,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作者为何要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世界?为什么会想起六朝采莲情景、惦念江南?荷塘的世界与六朝采莲情景、江南风物有共同点吗?在经过较长时间思索和教师的点拨后,学生认识到:正因为在外面的世界中没有自由,他才躲到荷塘世界中寻求自由,但他不能总呆在荷塘中,这只是一种逃避;正因为现实世界中缺少真情,他才想起六朝采莲那充满情爱的光景,但人是要生活在现在的,这也是一种逃避;正因为在华北的清华园中不得宁静,他才惦起江南,寻找家园,但他要在北京生活啊,这也是逃避。由此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他们都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江南在空间上拉开距离,六朝在时间上拉开距离;而夜深人静又幽僻、白天也少人走的荷塘,既在时间也在空间上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虽然思考是紧张的,但学生的脸上满是弄懂全文的兴奋感。
  教师设计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才能由于自我实现而逐渐激发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自主且自觉”的行为。
  
  2、展示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当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可以不断地进步,能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时,他们对这个任务才能产生责任感,才能主动探索如何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成果展示制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
  让学生参与问题和练习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而要找准其突破口,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妨听听学生的意见,对他们的意见在讲课时加以采纳。如能在讲课时点出这问题是哪个学生提出来的,每当此时,提出建议的那个学生的脸上充满自信,其探求的积极性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参与。我在教学中,将学生设计的问题和练习收集并署名,然后展示出来,在学生间相互交流,那些被选中的学生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讲。这是成果展示制的又一个策略。教师并非时时都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也应该在学生中间参与交流讨论;而学生也并非不能上讲台,有时也可以在讲台上讲解课文或主持演讲。教师可以把一些片段,让学生充分准备后,放手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而自己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学生可以让老师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向主持讲解的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既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又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我采用发表式作文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和学生一起编辑报纸,展示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还经常让学生配音朗读自己的作文,让他们有一种成功者的自豪感。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收获和才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3、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创造表现的机会
  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教育指令、外来知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和知识能量,主体性在自主性活动中便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活动因素,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舞台。
  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辨论会、演讲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发掘他们的潜能。比如,我们近期组织了以“信息网络的普及对中学生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话题的辩论会,学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参与率百分之百,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了“养成爱心”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博爱”的品质。我让每个小组购置了盆景,要求学生悉心照顾这些盆景,以培养自己的“博爱”的品质,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活动中,有的学生变得细心了,有的学生在摆放盆景上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结合语文教学,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速度比赛,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去学习语文,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传授方法,夯实基础,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
  
  尽管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但由于各人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会影响部分学生的表现。而扎实的基本知识、流畅的表达能力、较高的分析、归纳水平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等,都是表现成功必备的内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功,使其掌握良好的表现手段,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增强表现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方法。这样,那些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有法可依,他们就会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也会在语文学习中展示出来。如,教会学生将抽象的理论或情感转换为形象性的描述,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说理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会学生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理性分析的方法又能使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知识记忆更加持久,使他们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是增强学生表现能力的必要途径。要想使学生的自我表现转化为语文能力,教师的引导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那些只图一时的自我表现而没有进行扎实的基础的学生,其表现欲会随着他们的语文基本能力的下降而下降。只有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才能保护学生的表现欲,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另外,表现作为一种欲望支配的自觉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严重地阻碍和抑制表现行为和表现效果。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大致有:有些问题思路正确但说错了,有损面子,因此宁可沉默观望;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不谦虚,因而不敢表现;缺乏表现的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等。教师应针对上述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疏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化解,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处于自然、活跃状态,这无疑会使表现成功的概率较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是否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田源,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