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和谐教育与语文教学

作者:黄 冠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对我国人民进行“和谐教育”,学校首当其冲。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不会生活,不会共处,缺乏实干精神,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等问题,如果不能通过语文教学将这些“病菌”消灭在课堂,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开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在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宜从语文教学起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其他学科的工具(基础),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语文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最佳载体。语文素养是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教法改革的必由之路。语文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师生的同舟共济,合作探究。如:在我校举行的艺术展演活动中,师生携手,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积累、运用诸多优势,学生的热情,积极思索、创新、展示的欲望得到空前地激发;出刊黑板报,师生合谋策划设计;把晨会、班会、团队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担任顾问,给他们创造多种砺练机会。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平台之上。和谐激活了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同时把一切不和谐的萌芽,如:幼稚、好斗、自私、冷漠、散漫等缺点,通过语文教学转变为成熟、宽容、大度、热情、严谨,和谐之苗从课堂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语文新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知识容量大,人文因素丰富,为“和谐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挖掘教材中的和谐因素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师生通力合作探究教材,提炼其和谐成分为我所用。研读单元提示,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及任务。实施各课教学,先由学生自主初学文章,自由讨论理解文章,教师汇集学生的疑难,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当学生心愤愤而又口悱悱之时,抓住时机予以点拨。单元总结,仍然不忘“和谐教育”。
  每堂课都留足时间进行说话训练,畅谈身边和谐及不和谐的事例。在生活中,邻里之间常因琐事发生口角,甚至升级为斗殴,这就是不和谐的突出例子。由学生摆出事例,分析原因。再换位思考,假若你是当事人之一,你与邻居发生摩擦时将如何处置?如果你的家庭出现不和谐的情况,你如何为创建和谐家庭而努力?一部分学生模仿记者口头采访,报道邻里扶老携幼,互相帮助,乐于奉献,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勤劳朴实,默默无闻等正面事例,强化和谐思想,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通过这些途径来实践和谐思想。
  为了促进全班学生口头表达和论辩能力的提高,采用口头即兴演讲的方式举行“我为创建和谐校园做贡献”系列演讲会。起初,学生思维活动还处于半冻结状态,几乎出现冷场。由于设计者对此有足够的预料,事前制订了相应预案。预案一:提示——学校中有哪些和谐及不和谐事例?如何改进?预案二:列举本班不和谐的事例;预案三:陈述自己当天的表现情况;预案四:我们只作口语训练,不给任何人难堪,不必心存疑虑。学生的思路如江水一泻千里,发言颇有深度:同学之间大多团结向上,明礼笃学,初具诚实守信有理想的品质;师生和睦融洽;有的同学演讲更尖锐:我校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局部不和谐的现象不应避而不谈。有些同学迟到、旷课,甚至辍学,更令人发指的是个别学生不尊重老师。我们应该学习“老王”关心他人,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不怕苦的精神。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交流多沟通,在交往中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师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创建和谐校园是师生共同的责任。我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要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同学之间朝夕相处,难免发生摩擦,一旦出现矛盾,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一切疙瘩都能解开……”
  指导学生创作生活短剧,深刻感悟和谐的重要性。杨静怡等三个同学编写的短剧《父母吵架》,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家庭不和谐产生的恶果,表演后对全班学生产生一定震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为构建和谐家庭作贡献的积极性。
  生活处处有语文,交流校外见闻,评析不和谐现象,树立大语文观,实施“和谐教育”。教学进行到拓展运用环节时,鼓励学生针对见闻评头论足,解剖实质,提高思想品位。
  除此之外,运用实践型,交互型,自省型,比较型,指导发现型,自我发现型,自我教学型等课型,这些课型的运用,使我获益良多,真正尝到了多渠道多元化开展“和谐教育”的甜头。
  当然,上述方略和艺术仅是个人的初步探索,其初衷并非要将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旨在变小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小课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和谐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适时、恰当、巧妙地渗透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就等于在学生“学会做人”的成长道路上铺就了一块结实的砖。这也是语文教学塑造人的任务之一。
  
  黄冠,教师,现居陕西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