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紧扣词句 精讲课文

作者:朱庆龙 曹开明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本文简称《讲话》)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简称《邹忌》)的教学体验加以阐明。
  先谈抓住关键词语的做法。在讲授《讲话》一文时,我紧紧抓住五个关键性词语进行教学。这五个词语是:三个“这样”——第5段首句“这样两个发现”中的“这样”①,第6段首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的“这样”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中的“这样”③;两个“但是”——第5段“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中的“但是”①,第6段“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中的“但是”②。
  下面就具体谈谈如何紧扣这五个词语。在师生共同找出这五个词语之前,设置两个思考题:1、三个“这样”各指代什么?2、两个“但是”是承接上文哪些内容转折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发现:“这样”①指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样”②指的是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建树,即上述两项发现及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中,都有独到的深刻的发现;“这样”③指的是马克思以多种方式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但是”①是由评价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两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引出马克思在其他理论方面的贡献,它的运用使得恩格斯的评价主次分明、中肯全面而合情合理;“但是”②则是由评价马克思的理论功绩过渡到评价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的桥梁,它的出现,使行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情感的抒发就有了厚实的基础。
  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与这五个词语的对应,可参考以下示意图:
  
  再说紧扣关键性句子的做法。《邹忌》一文的比美过程,我就是紧紧抓住邹忌问妻、妾、客的句子(孰与……美?)来比较、评价的。
  邹忌首先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美①)妻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一问一答,妻对邹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在这之前交代了邹忌的有关情况;邹忌接着问妾“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美②)妾答的是“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答的少了“君美甚”,妾的顺从、畏惧的情感,也就借助这一反问句恰当地表现出来了。在第二次主客问答之前,插叙了“城北徐公”的情况。邹忌第三次问的是客:“吾与徐公孰美?”(与……孰美③)客答的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选用的是否定句,与前两位相比,情感则明显地淡化了。在问客之前,交代了“客来”的情况,而在问客之后,则补叙了邹忌辨别、比较并思考“比美”这一过程的情况,得出了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的结论。“比美”的创设,为下文邹忌的进谏铺设了道路,齐威王纳谏则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除非他是位昏君。
  
  朱庆龙,曹开明,教师,现居江西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