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学会观察与思考

作者:覃 贞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要想正确地“反映”,就要认真地观察。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很有哲理。我们的眼睛像一台摄像机,它真实地纪录下所观察到的一切事物,然后经过大脑的储存、分析、加工,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文章了。大作家、大艺术家都很注意认真观察,很会思考。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热海旅馆,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大吃一惊,从这发现中他感悟到:自然美是无穷无尽的,可惜人类感受美的能力太有限,能捕捉美是幸运的,因为这需要机缘。看罢,不能不佩服川端康成观察之敏锐,感悟之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第三、四学段做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材料,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有一次带学生去街上考察,回校后我让同学以“今日见闻”为题用十分钟写一篇随笔,检查时我发觉好多同学写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一同学写道:现在大街上商品摆放井然有序,乱摆乱停的现象没有了;街道真清洁,以前随处可见的垃圾塑料袋踪迹全无;车、人各行其道,交通有序;刚浇过水的绿化带绿得格外耀眼;城乡清洁工程是暖人心工程,为民利民工程……信手写来头头是道。一同学写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走在路上,碰上呼呼作响的空调机,脚步不由加快了一点,心里不由想道:装空调者有没有考虑,这做法是凉了小家,热了大家……由此可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
  写作是要借助语言这个表达工具的。通过观察对象形成印象,进行思考都要运用语言,好的语言又存在于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印象愈清晰,思考愈准确,语言的运用就愈切当。因此,观察是练习正确熟练使用语言,向生活学习语言的过程。在观察人物时,观察其语言是了解其思想性格的特点的重要方面,由此才能使所写的人物更富有的个性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如守财奴葛朗台的语言——“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这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六亲不认、至死不变的有产者。巴尔扎克对人物语言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此外在观察人物时,还应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仔细观察。有一位同学对欧洲杯锦标赛英格兰球员鲁尼射门的精彩瞬间是这样写的:鲁尼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了队友的传球。只见他用脚轻轻一拨,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躲过对方后卫的狙击,一直冲入禁区。看,鲁尼抓住守门员的空当,用力一脚,“唰”的一声,球进了。这位同学观察得十分细致,因此写得非常精彩,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等综合作用的智力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获取知识的源头。只有具有敏锐、深刻的观察力的人,才对事物看得全面、准确,才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以及不易为人们注意的重要细节。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具备全面、深入、正确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即观察力。从罗丹的作品《女人的手》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勒达像》中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直”字,一“圆”字,观察何其仔细,把大漠无风的状态以及落日之形状写神了;“一唱雄鸡天下白”,既有对自然界的实况的仔细观察,也有深刻的比喻义;一个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来驱赶蝇子的......”,戴蒿听了十分叹服。因为仔细观察,名家给世人留下了杰出的艺术品和不朽的诗篇,牧童给世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茅盾却认为: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轻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谢兄子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可见观察的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别。可见写好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悟人生”。
  培养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不仅是作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观察既然主要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过程,就须经过各自头脑的主观反映,必然受到主体立场、态度和思想感情的影响。作者对社会应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不至于使文章产生消极作用,作者的观察要力求准确、真实,克服个人偏见,做到客观、冷静、正确。
  
  覃贞,教师,现居广西防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