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中学生作文的三个源泉

作者:陈红霞 李红胜




  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学生一写作文便头疼,教师一改作文就心烦。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痛苦不堪,让老师如此尴尬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提桶”,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寻源挖水。
  
  一、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其实是非常鲜活的写作素材的来源。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素材、收藏生活碎片、感悟人生哲理的习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近自然,投入身边切实可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耳、鼻、眼、手,去聆听锅碗瓢勺进行曲,去触摸生活的质地,去观察社会万象;也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真实体验的方法,让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事人。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同学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也许有同学要说:我们的生活简单枯燥极了,每天走的都是上学、放学一条路,接触的就是父母、老师、同学,实在没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我们看过许多反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文章,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别人能写出来的东西,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写出来。
  
  二、阅读
  
  据说,曾有人向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鲁迅也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由此可知,多读多写的确是学好写作的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优秀的书籍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读这样的著作,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高尔基青少年时期,如饥似渴地阅读能够寻找到的一切书籍,这些书开启了他心灵的大门,铸成了他一生伟岸人格的底蕴。
  多读还要熟读。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写起文章来要像走路一样的顺当,我认为这和我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哇啦哇啦地读书有关系。譬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庄子》,我们就学到了庄子的句法;读韩愈的文章,又学到了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书读得越多,积累越丰富,读得越熟,越能融会贯通。一旦需要,这些积累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这样,还怕写不出好文章吗?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这似乎是写作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不仅仅是指中学生而言。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予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我们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例如朱自清与父亲相处,共同经历的事情肯定难以历数,但他在《背影》中只选取车站送别这一幕场景来写,极力渲染父亲臃肿蹒跚的身体攀过月台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触动了作者心中的感情,使得这种感情像一颗深埋的种子瞬间胀破、发芽、生长开来,充满了强劲的冲击力。一篇文章,只有出现了这样的闪光点,才会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充满着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一层翻出一层,层出不穷。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江上送别,忽闻岸上琵琶声,作者情动于中,于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听到琵琶女的弹奏,便飞驰起了自己的想象,音乐之声被描写得天花乱坠。又由音乐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最后升华到了一种理性认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这一切都归因于“江州司马青衫湿”,千古绝唱源于一个“情”字。
  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人们往往认为灵感源于生活的积累,但要真正迸发,情感的导引却是至关重要的。郭沫若创作《女神》时,情感使自己“作寒作冷”,于是灵感如火山爆发,不可遏止地涌现了出来。在平常状态下,《女神》是不可能降临的。情感还是产生美的基础,“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也出美景,写一篇美文,首先要有美的情感,这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陈红霞,李红胜,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