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向生活化发展
作者:高续华
一、积累生活相结合,为写作而拓展
农村中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写作文。不愿意上作文课,不乐于书面表达,以写作文为“苦”,最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写作文就无从谈起。
农村中学生积累素材有三条渠道:课本、课外读物和农村生活。怎样积累素材呢?有三条途径:(1)从阅读中积累。主要指从课本和课外读物上学习积累。(2)从经历中积累。回忆过去,把过去农村生活中的有意义、有趣的事,通过回忆、整理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按童年、家庭、学校等归类。回归自己的农村生活阅历。(3)从观察农村生活中积累。在农村生活中,只要有感受,就把它用日记本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厚积薄发。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这就是写作文的最好素材。
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真实而写作
写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农村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经历成为写作的源泉,才能提高写作的兴趣和效率。而最为关健的就在于教师的“引导”。而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命题形式单一简单化、缺少例文指导、缺少师生的情感沟通。从而导致了农村中学生作文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1、命题生活化
作文命题只有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沉淀的情感。叶圣陶老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因此教师作文命题要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事、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命题上,为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笔者常用“我发现”“给的一封信”“对 说些心里话”以“我”为话题等命题。命题的目标要让学生能放开手脚,活跃思维。每次作文,笔者都要反复研究设计命题。发现单一命题总提不起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就常采用“二选一”或“多选一”,这样,既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又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写作空间。
2、例文指导化
例文指导是每次作文布置命题以后,教师精心安排推荐的一些优秀报刊时文、美文、妙文、满分作文等,通过讲解指导,学生既可以掌握实用技巧,又可以激起创作欲望。如写“我发现 ”一文时,笔者补充了《我发现老师爱的目光》《我发现父爱如山》二篇例文,让学生揣摩、体会、学习、模仿。
在模仿中学会走上创新之路,这是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农村中学生模仿性强,可有意识引导学生借鉴文章的开头、结尾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学生模仿多了,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模仿不是照抄照搬。
3、情感交流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爱和美好的希望,是搞好学习的巨大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语文或语文教师的学生,会对作文产生浑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好写学生的情感交流工作。课堂上平等的、融洽的民主的氛围,课间的热门话题,课外的语文活动等,都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把对他们作文寄予希望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写作而练笔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此,笔者开展了以下活动。
1、校内课外活动。
(1)读书活动。“好文可医愚。”每次用一课时,让学生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好文章,互相传阅。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录过来。学生们都能沉浸其中,兴致勃勃。
(2)课外练笔活动。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是无法达到提高目的的。我们的课外练笔活动主要是写日记、写周记、记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等。这是学生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
(3)办手抄小报及校刊。这项活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可以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
(4)举办小讲座。我校常根据学生实际,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如“作文开头技法”“美文赏析”“话题作文的拟题艺术”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5)参加竞赛。我校每期要举办一次作文竞赛。限时、限地、限字数的考场作文,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校外活动
校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农村社会生活,把农村社会生活引进课堂。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带领学生接触农村社会。了解大自然,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指导学生观察一切。如春游、秋季登高,观看《今日说法》、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走进找工人员等,通过接触农村社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升华。
高续华,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