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话题作文中的事例运用

作者:梁新玲 周云波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一、强拉事例。当学生们头脑中固有的几个关于李白、杜甫、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的事例不能用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拉郎配”。举个例子:有一次写一篇话题为“内省”的作文,就有人写道“李白因为内省,他才能放纵于山水之间,成就个人的人格;杜甫因为内省,他才会写出现实主义强烈的文章,为百姓言……”李白内省了什么,杜甫内省了什么,好像并不明确,而李白、杜甫的事例当中能够与“内省”相搭配的好像也并没有。
  
  二、削足适履。为了与头脑中已有的事例凑对,将话题转移向事例靠拢,造成偏题。与第一种情况相反,这种情况是改变话题。有一个关于“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话题作文,学生头脑中有雷锋的故事,有焦裕禄、孔繁森的事迹……,这样,为了用得上这些事例,而不至于太“浪费”,学生就进行了一次乾坤大挪移。“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为别人着想,要急人所急,帮人所需,所以,我们要奉献。”经这么一转,后面理所当然地就开始写“奉献”了,因而也就用上了上面的这些事例。而整篇文章从头到尾一点“把别人当成自己”的影子也没有。
  
  三、空中楼阁。还有人怕举例不当而不敢举,于是通篇都只谈一些琐细小事,没有典型事例,也就没有雄辩性和感染力。而在考场作文中,如果没有一点典型的事例的话,是很难说服人的。
  
  四、连篇累牍。抓住一个拼命展开,不顾一切地拉长,本来用一句就可以说明的事例,却用了一半的篇幅,给人一种文体不分的感觉。文体不分是考场作文大忌。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该怎样寻找事例?在没有事例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抓住话题不松手,联系古今中外、层层深入。用“关心别人与珍爱自己”这个话题来说明这个问题:(美国有一个叫马丁的神父写了一首悔恨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者,我不是共产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不是工会会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人是社会的人,世间除了我们自己之外,还有别人的存在。请以“关心别人与珍爱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话题后,我们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关心别人才能更好地珍爱自己。”抓住这个话题中心不放手,再来想事例。首先,想到人本身,古代的、近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关心别人也是关心自己,社会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不能蜷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与外界交流。所以要关心别人,关心自己。于是,我们就可以想出如下事例来。①古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②蒋介石不明白这一道理,他不屑与弱小的共产党合作,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迫害共产党的事件,但是在他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势头无能为力时却不得不回过头来与当初的“敌人”合作。③文革中,揭发、告密、出卖……,让夫妻反目、朋友分离,可是今天是他,明天又是你,这一刻不知下一刻的命运,终有一天,当将身边的人一个个送进牛棚后,自己也将无处可去。④宋江在壮士落难时送去帮助,“及时雨”大名如雷贯耳,所以他才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然后,再推进一层,由个人想到国家。个人当中有这样的事例,那么一个国家也应该如此,一个统治者也应当这样对待他的百姓。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商纣王“酒池肉林”花天酒地,炮烙之刑,以残害百姓取乐。④周文王爱惜民力,终灭商,天下大治。③唐太宗善于纳谏,终有贞观之治。只有一个平和的社会才会有发展,有进步,只有关心百姓的人,百姓才会拥护他。魏征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我们还可以由国家想到自然与宇宙。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爱护环境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①“非典”肆意、“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哪一种不是人类破坏自然、伤害自然引起的?②海水入侵,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河流裹挟着泥沙滚滚而下,泥石流、沙尘暴、核污染、光、噪声污染,哪一种不是人类过分开采,过分利用自然引起的?我们不想要疾病的侵扰,不要想自己的家园满目疮痍,面目全非,我们就要保护自然,爱护环境。③有日本老人千里迢迢到中国来植树保护母亲河,有人自发保护树林。当一片片山变成绿色,当一片片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人类才真正体会到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了吧。
  这样,抓住一个基本点,再联系了生活,然后层层推进之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事例并不少。最后套用一句名言“作文中不是缺少事例,而是缺少善于发现事例的眼睛”。
  
  梁新玲,周云波,教师,现居山东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