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以思辨彰显写作个性

作者:邢悦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重视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高考作文正是基于这一标准,注重学生多种思维的发展,让广大考生各显神通,因此许多学生的作文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以新课标为依据,分析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作文题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关注的主体已从过去徘徊多年的道德层面转向更广阔的人文层面,更关注学生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世界。因此,辩证地看待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考作文的思辩意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体现。
  
  一是更关注学生理性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都知道,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己,而且理性地看待自己是提高人生质量的关键,所以众多高考作文题指向了这个方向。如:2004年全国Ⅲ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全国卷I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两个话题从正反两方面提出了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幸福、痛苦和挫折的问题;湖北卷的“买镜”折射的是人们认识自我的态度,本质上是我们怎样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缺点问题。主观地看,社会就是以自己为圆心的一个圆,怎样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一种理性的联系,对于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十分重要。2004年全国Ⅱ卷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全国Ⅳ卷的“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2005年全国Ⅱ卷的“铭记与忘记”,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重庆卷的大作文“自嘲”;2006年全国Ⅰ卷的“乌鸦与牧羊人”等直接关注了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从个人意识向他人意识的增长,是人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个人修养处于逐步健全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这些话题体现出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辩证认识,可算做一次及时的提醒。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强调个人意识与他人意识并重,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是更关注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辩兼重。
  高考作文中理性思辩意识的体现,并不是让学生的文章谈出多么深奥的大道理,而是让话题大致圈定一个范围,既让考生有话可说,又有利于拉开距离——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不同的考生所选的写作角度和题材内容必然大相径庭。因此,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把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辩结合起来,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个性的文章。如:2005年全国I卷的“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北京卷的“安”,湖北卷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2006年重庆卷的“走与停”,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试以重庆卷的话题作文“走与停”为例。这个话题遵循了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原则。作文注重调动学生平时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用哲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走”与“停”是关系型话题,要认真思考探究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可从正面也可从反面立意,可褒可贬,若能在写作中多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多进行理性思考,你的作文就会更有个性,就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意在倡导语文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如今是一个多元的、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思维也应是多向的。高考作为一种导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辩能力的考查,无疑会提高他们多角度、多侧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呢?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要看到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即从正与反、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等对立的维度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不因为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而忽视相反的情况。
  其次,在作文训练中,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多侧面地去立意成文。尤其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辩性较强的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语言揭示深刻的哲理。
  再次,在教学中要不断点醒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他们就会不断地成熟和发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6年山西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全国I卷作文虽然一改以往话题作文的形式,采用了题意作文,但仍很有哲理性,令人深思。对于“乌鸦和牧羊人”这个寓言材料,考生可从牧羊人角度立意,也可从牧羊人孩子的角度和旁观者的角度立意,但出题者的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来辩证地看待乌鸦,对它的行为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面肯定。根据作文评分细则,能辩证地分析,即乌鸦既要有模仿又要认清自己,二者结合才是学习他人最佳的方法,这类文章得分就会高一些。当然,我们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表达看法时少一些偏激,多一些思辩,让他们的思想、智慧、个性在思辩中得到升华。
  
  邢悦荣,教师,现居山西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