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朗读

作者:李 玲




  在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7课的课文《愚溪诗序》时,笔者在走进教室前就在思考:前面刚上完两篇篇幅比较长的文言文,学生都上得没劲了,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讲文言文?再说今天的这篇《愚溪诗序》篇幅不长,而且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就让学生读吧。心里寻思着,就这么办。于是,把早已准备好的教案放在了一边,先在黑板上板书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音字义,随后,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注音,注好音后讲解一下,接着让学生一起读以加强记忆。识字是第一步。第二步,带领学生读课文。笔者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不慌不忙,抑扬顿挫,有升有降,笔者将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信息通过朗读传达学生,学生通过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真是一唱一和,在欢快的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理解了文章,发现“原来学文言文不难”。整堂课下来,学生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避免了一场枯燥而又无味的文言文串讲课,又让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看来这次的尝试很有意义。
  其实,朗读教学法早就有了。洪镇涛先生说“朗读是语言的第一教学法”。再往上推,关于朗读,我们的古人早就有着朴素却又是极深刻的认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朗读那么重要,那什么是朗读?我们还有必要对它做更深入地了解。朗读,就是把书面上的语言变成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了解朗读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在实践中去掌握方法了。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掌握。这个方法对于掌握外语的人来说很容易掌握,因为,虽然在学习者周围没有说外语的环境,但还可以通过收听国外广播,或是看外国电影,听外文歌,来学习外文。可是学习文言文就没有这个活的语言载体了,要知道说文言文的时代早已进入历史了,我们再也找不到活着的文言文语言环境了。那该怎么办?其实,这也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想象与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私人空间里创造一个人造的学文言的语言环境。当然,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掌握书本上的静态的语言知识,更要掌握动态的语言知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笔者相信,当每个语文教师都认识到朗读教学法的重要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将不再枯燥,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更广阔的文言世界里获取知识,我们的优秀古代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李玲,女,教师,现居湖北随州。